Page 89 - 2023-04-中国全科医学
P. 89
·474·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February 2023, Vol.26 No.4
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随工作年限的变化趋势与其随年龄的 特征的全科医生 GPICRS 平均总得分不同。(1)从性
变化趋势大体一致。(3)从培训接受情况来看,接受 别角度来看,女性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水平更高。全科
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的全科医生的 GPICRS 平均总 医生这一职业对从业者具备的特质,如耐心、细心等有
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未接受过以上任一培训的全科医 较高的要求,而女性在这一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具备更
生。(4)从职称来看,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全科医生 强的共情能力,更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来提供诊疗建议。
的 GPICRS 平均总得分高于初级、中级职称的全科医生。 (2)从年龄角度来看,全科医生 GPICRS 平均总得分
(5)从所在单位规模来看,对于所在单位规模 >100 人 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种“波动”的状态:①刚进入工
的全科医生,其 GPICRS 平均总得分高于所在单位规 作岗位时,全科医生的工作热情较高,愿意积极投身于
模为 51~100、≤ 50 人的全科医生;与所在单位规模为 工作中并以更好的服务态度完成工作。②在工作 3~5 年
51~100 人的全科医生相比,所在单位规模≤ 50 人的全 后,全科医生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感,对工作的流程
科医生的 GPICRS 平均总得分无明显差异,见表 7。 和技巧已能熟练掌握,此时其工作热情略有下降。③
3 讨论 在 41~45 岁这一年龄阶段中,子女此时正处于青春期,
GPICRS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经验证具有良好的信 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需要父母给予其更多
效度。各变量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进一步说明了全科 的支持与指导,而长辈对照护的需求明显增加,家庭矛
医生内隐胜任力四维结构的合理性。四因子模型拟合指 盾发生的频率亦较高。在此阶段中,全科医生要承担更
标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说明各维度间具有较好的区 多的家庭责任,选择将生活重心更多地向家庭倾斜,因
分效度,四因子模型的结构是较为合理的。 此在日常工作中多以“完成基本工作任务”作为目标,
3.1 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水平 综合来看,全科医生 较少主动承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④ 50 岁之后,子女
内隐胜任力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但未达到优秀水平。究 此时基本都已具备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全科
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校期间院校对全科医学专业的 医生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已足够明晰。该年龄段的全科
关注度和认可度不高,而社会对全科医生培养的重视程 医生已经是工作单位的中坚力量,在从事了二十多年的
度亦低于对专科医生培养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是在实 工作后,已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仅自身的职业能力
际工作过程中,长期从事重复性、单一性强的工作让全 已达到较高水平,还能够为后辈们提供帮助和指导。此
科医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 时的全科医生已形成稳定的职业观,心态更加平和,更
少、个人 / 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晋升渠道少而窄也是 加乐于助人,多以全力以赴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动力
造成全科医生内隐胜任力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多来源于内部动力,以争取在职业生涯的后半阶段为单
分维度来看,全科医生在工作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2 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从培训角度来看,接
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未达到良好水平。其原因主要包括 受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的全科医生的 GPICRS 平均
全科医生自身和组织两大方面。从全科医生角度来看, 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更高。通过参加培训、与同行沟通
每个个体的成长环境和个性特征不同。在成长的过程中 交流,全科医生可对其从事的工作及其意义产生更为深
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鼓励和肯定更多、家庭条件更好 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接受培训后,全科医生更有可能
的个体,性格会更加外向开朗,更喜欢与人沟通,对自 从整个群体中脱颖而出并在整个群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
己工作能力的信心也相应更强;反之,若成长过程中长 用,这有助于增强其职业使命感、认同感、获得感并促
期受到来自外界的批评、指责,即使自身具备了解决相 进内隐胜任力水平的提升。(4)从职称角度来看,副
应问题的能力,还是会对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缺乏信 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全科医生的 GPICRS 平均总得分高于
心。同时,对于自驱型、对工作充满干劲、有吃苦耐劳 初级、中级职称的全科医生。随着全科医生职称级别的
的精神的群体,其工作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一般略高于社 提升,其社会地位得以逐步提高,对全科医生这一职业
会平均水平。从组织层面来看,来自组织的关心和支持 的认同感亦逐渐增强,也越能从工作中收获积极的情绪。
是实现全科医生工作热情提升的“助推器”。部分社区 同时,职称晋升是全科医生逐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
卫生服务机构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在以工作为导向的 要体现,有利于促进其工作动机的提升。(5)从所在
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多仅关注任务的完成度,而未能及 单位的规模角度来看,所在单位规模 >100 人的全科医
时了解全科医生的诉求,忽略了工作群体的满意度,这 生的 GPICRS 平均总得分高于所在单位规模为 51~100、
也是导致全科医生工作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下降的重要原 ≤ 50 人的全科医生。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制度越清晰、
因。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全科医生工作动机和自我效能 完善,组织能够为全科医生成长和学习提供的资源和平
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台也更多,同时内部竞争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而同
不同性别、年龄、培训接受情况、所在单位规模等 事间相互学习借鉴、良性竞争也能够助力提升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