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23-01-中国全科医学
P. 27

·22·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January  2023, Vol.26  No.1


           到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为慢性病照护模式                            险 CCM 的费用由患者的补充保险或医疗补助支付,
           (CCM)、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CDSMP)和创新型慢                         不需要患者再额外支付费用            [11] 。研究表明,实施 CCM
           性病照护框架(ICCCF),这 3 种模式能够帮助慢性病                        可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的依从性,
           患者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进而改善慢性病服务质量与健                            减少医疗负担      [12-13] 。此外,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
           康结果   [5-8] 。本文对以上 3 种模式展开分析,旨在提出                   CCM 能够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
           针对慢性病管理的启示,为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慢性病                            险 [14] 。
           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2.3 整合信息技术,实现高效慢性病管理 随着信息
           1 CCM                                               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慢性病管理领域实现医疗信息一体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意识到目前                      化被提上日程。CCM 与先进的信息技术互相融合,形
           的医疗卫生系统建立在“疾病导向”之上,诊疗服务多                            成了慢性病远程管理模式雏形。通过搭建慢性病管理信
           为分散式、片段式后,开始重视并研究和制定以控制健                            息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的监护设备并更新患者的电子健
           康危险因素为基础的慢性病干预计划,试图向患者提                             康档案,实现了医患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
           供综合的、有组织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此背景下,CCM                           个性化、高效化的医疗服务。该做法大大改善了慢性病
           应运而生。该模式由美国学者 WAGNER 于 1998 年提出,                    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降低了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
           强调发动政府、医务人员及患者参与慢性病管理,政府                            和死亡率,明显提升了人群健康水平                [15-17] 。
           提供政策支持,把慢性病管理工作作为公共卫生重点投                            1.3 CCM 局限性
           入项目   [9] 。                                         1.3.1 缺乏模块间的关联性研究,滞后于当前慢性病管
           1.1 CCM 强调多方合作,医患协同管理 CCM 基于多                       理需求 CCM 由六大模块组成,但是没有学者对这六
           方干预,通过整合各种慢性病的相关证据,最终形成疾                            大模块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因此无法确定这六大模
           病管理和改善健康的指南,其有利于医务人员共同制订                            块对于慢性病管理的贡献及这六大模块是否都有必要存
           慢性病管理计划,帮助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高                            在。此外,BARR 等       [18] 研究表明,CCM 更偏重于临床
           慢性病照护水平       [10] 。该模式主要由六大模块构成,分                  实践,难以应用于预防和健康促进,已经无法满足当前
           别为卫生保健机构、社区资源、自我管理、决策支持、                            慢性病管理的需要。
           临床信息系统和服务供给体系。其核心是在社区中组建                            1.3.2 部分患者不依从,基层建设难度大 在 CCM 实
           一个多学科医疗团队,借助社区力量,通过医务人员的                            施过程中,部分患者没有积极参与慢性病管理,仍存在
           相互协作,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增强公众卫生                            生病后再就医的现象。此外,由于 CCM 实施需要多学
           保健意识,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构建更为                            科的团队支持及经验丰富的卫生保健人员参与,其在初
           完善的慢性病服务提供体系。CCM 框架见图 1。                            级卫生保健中尚面临人才供给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卫
                                                               生资源短缺、无法构建临床信息系统、没有相关政策支
                                                               持等巨大挑战      [19] 。
                                                               2 CDSMP
                                                                   CDSMP 由美国学者 LORIG 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
                                                               是一项以社区和家庭为依托,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充
                                                               分调动患者积极性,加强医患之间有效沟通,除提供医
                                                               疗服务外,还为患者提供慢性病管理知识,意在利用健
                         图 1 慢性病照护模式框架
                    Figure 1 The chronic care model framework  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延
                                                               缓慢性病发生、发展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慢性病患
           1.2 CCM 应用效果                                        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自我管理教育计划                   [20-22] 。该计
           1.2.1 完善慢性病管理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WILSON                        划之所以强调慢性病患者的自主参与和自我管理,是因
           等 [11] 运用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发现大多数被要                        为慢性病具有病程长、预防保健康复服务连续性强、与
           求参与 CCM 的患者没有任何顾虑,并且患者知晓参与                          患者的个人行为相关性高的特点              [23] 。
           CCM 服务的多重好处,包括更好地接触其初级护理团                           2.1 CDSMP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 CDSMP 系统地整
           队,改善护理的及时性、连续性和协调性等。当患者存                            合了自我效能理论,并以此为框架进行模式设计。该计
           在健康问题时,可以发邮件或者打电话给护理团队的成                            划通过健康教育项目促使患者制订自我管理方案,提高
           员,会得到其耐心、详细的解答。                                     其疾病管理信心,并对患者情绪和行为进行干预,明显
           1.2.2 减轻慢性病患者负担,降低其患其他慢性病的风                         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在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方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