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2023-01-中国全科医学
P. 29
·24·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January 2023, Vol.26 No.1
坦桑尼亚进行了一项将 ICCCF 运用于该区糖尿病卫生 政府、医疗机构、社区、患者及其家庭之间的积极融合
保健服务的研究,发现该区的糖尿病护理主要集中在转 是一剂促进慢性病协同管理体系建立的“加强针”。因
诊和地区医疗机构中,缺乏糖尿病护理、保健的药品和 此应以政府为切入点,构建积极的慢性病管理政策环境,
设施,缺乏地区级指导,医疗机构内部和医疗机构之间 提供相应的立法支持;各级卫生行政机关要将慢性病管
的护理连续性被打破,出现断层现象。 理指标纳入各社区、各医疗养老机构的考核标准中,注
4 3 种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比较 重效果和居民感受,监督指导其建设;而社区应作为健
总而言之,上述 3 种慢性病管理模式各具特点, 康教育与促进的媒介,积极进行慢性病管理的宣传,对
具体比较情况见表 1。慢性病管理模式是欧美发达国家 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借助同伴教育传授慢性病管理
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高发的有效策略,近年来在 知识与技能,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自身卫
中低收入国家也逐渐被推崇。无论是适应发达国家的 生服务中心建设,与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构建紧密型
CCM,还是针对资源紧缺的中低收入国家的 ICCCF,核 医共体,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
心要素相似,包括患者自我管理、社区支持、循证决策、 动;患者及其家庭应主动参与慢性病管理,多方共建共
临床信息系统及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各国家或地区可 享,促成形成慢性病管理闭环,构建多方协同的慢性病
在参考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济政治背景和卫 管理体系。
生资源配置情况,探索出相应的模式并应用于实践。 5.2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完善慢性病管理的
连续性 CCM 能够完善慢性病管理的连续性、协调性
表 1 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比较 是得益于其核心——多学科医疗团队的组建。在我国,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oreig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s
家庭医生就是一种多学科医疗团队。研究发现,在社区
慢性病管 特点 优点 缺点
理模式 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慢性病照 以循证为基础, 六大模块相互协作,优 没有六大模块 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能引导患者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管
护模式 多方协同管理 化卫生资源配置;通过 关联性的相关
(CCM) 整合信息技术提高慢性 研究,基层慢 理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慢性病管理
病管理效率;减轻患者 性病管理建设 的连续性 [40-41] 。所以未来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将家庭
经济负担;完善慢性病 难度大
管理连续性和协调性 医生签约服务融入慢性病管理工作,组建慢性病管理的
慢性病 以社区为依托; 可指导慢性病预防工 受患者主观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示范小区,建立人人享受“一个家庭
自我管 以自我效能理论 作;对高血压、糖尿病、 因素影响较 医生、一份健康体检、一套健康指导方案、一个健康综
理计划 为基础,强调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 大,需要大量
(CDSMP) 病患者的自主参 见慢性病有较好的防控 资金和专业 合档案、一张健康优惠卡”的“5 个一”工程 [42] ;对
与和自我管理 效果;非专业人员经培 性人才支持
训后可实施该计划 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包,如血脂
创新型慢 贴合发展中国家 更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国 宏观与微观 异常服务包、糖尿病高危人群服务包等,再辅以日常宣
性病照 国情;从宏观、 家和地区,有助于推进 层面功能较 教,提高患者对慢性病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完善慢性
护框架 中观、微观 3 个 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 差,缺乏对慢
(ICCCF) 层面实行慢性病 性病的统筹 病管理的连续性。
一体化管理 管理
5.3 强化患者赋能,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从上述 3 种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发现,慢性病患者是慢
5 对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启示
性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自我管理是慢性病管理
随着高精尖技术与医疗领域的不断融合,我国的慢
工作的助推器。为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可
性病信息化技术逐渐成熟,独具中国特色的慢性病管理
由专业性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一同协助患者确定问
模式逐渐显露,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政策制度落
题,明确患者当前面临的慢性病难题或需求;再引导患
实不到位,尚未构建有效、快速的多方协同体系;(2)
者进行情感宣泄,寻求问题本质;之后以访谈、讨论等
社区层面优质卫生资源匮乏,全科团队水平参差不齐;
形式帮助患者设定利于解决问题的目标;然后以患者为
(3)国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到位,缺乏自我管理的 核心制订并确认健康计划,定期进行健康反馈,及时为
能力 [17,39] 。上述 3 种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成功
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最后进行回顾复盘和效果评价,逐
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具体启示如下。
层完善慢性病健康干预,推进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赋能教
5.1 加强政府主导,构建多方协同的慢性病管理体系
育,提升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使其主动整合与运用资
以 ICCCF 对照我国的慢性病管理工作进程,可以发
源,提高自身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水平。
现慢性病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
5.4 借力智慧医疗,提升慢性病管理技术水平 利用
位,社区未承担健康管理责任,患者及其家庭自主参与
先进信息化技术助力慢性病管理是 CCM 成为应用最广
和自我管理意识薄弱,无法建立慢性病协同管理体系。
泛、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