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2023-01-中国全科医学
P. 28
2023年1月 第26卷 第1期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23·
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还增强了医护人员“以患者为中 卫生资源开发与配置等,强调政府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
心”的责任意识 [24-26] 。 用,促进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实现双向转诊与分级诊
2.2 CDSMP 注重医患合作管理和同伴教育管理 疗,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人才保
CDSMP 包括两种典型模式:(1)医务人员提供自我管 障。中观层面主要指社区资源和医疗机构,其中社区强
理支持,如 Flinders 方案,医务人员和患者采取通用工 调筹集和协调资源、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
具和结构化过程合作评价自我管理行为、发现问题、设 认识、通过领导和支持改善结果、提供除社工以外的补
立目标和制定个人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实现自我管理; 充服务等;医疗机构强调促进卫生服务协调、通过奖励
(2)同伴教育提供自我管理支持,如斯坦福慢性病自 来鼓励高质量医疗服务、组织和配备卫生保健工作团队、
我管理模式,通过以非专业领导的同伴教育为特点的自 利用信息系统帮助患者自我管理等。微观层面指患者及
我管理教育课程来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自 其家庭、社区伙伴及卫生服务小组,强调患者、社区伙
身的管理能力,改善疾病结局 [27] 。 伴及卫生服务小组三方的主动、知情、有准备 [33-34] 。
2.3 CDSMP 应用效果 CDSMP 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自
我管理计划之一,该模式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有明显的防控效果且维持时间
长 [28-29] 。BRADY 等 [30] 进行 Meta 分析发现,CDSMP
对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健康和部分的健康行为
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效果至少维持 1 年。此外,该研
究还发现 CDSMP 对慢性病自我管理和慢性病一、三级
预防有重要意义。
2.4 CDSMP 局限性 资金筹集不足、工作人员待遇不
高、专业性医疗团队稀缺、患者间异质性较大等是阻碍
CDSMP 有效开展的原因。以患者间异质性较大为例,
HUDON 等 [31] 邀请 43 例患者参与 CDSMP 项目研究, 图 2 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
Figure 2 The innovative ca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framework
发现有 15 例患者中途退出,原因包括不喜欢别人在会
议上议论自己的疾病、身体状况太差无法参加会议、认 3.2 ICCCF 应用效果 ICCCF 贴合发展中国家实情,
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无需参加等。 在 ICCCF 模式下,慢性病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该
3 ICCCF 模式结合了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卫生资源和人群健康
CCM 适用于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而中低收入国家 水平,并且能够改善糖尿病、高血压的管理结果,降低
面临疾病负担和资源稀缺的双重压力,构建特定的纵向 心脏病病死率,节省医疗费用支出,延长慢性心力衰竭
项目,指定专项人员和筹拨专项资金则会使本已脆弱的 患者的平均寿命,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照护及改善患者生
医疗系统雪上加霜。因此,在整合发展中国家的现行卫 活方式和生命质量,在西班牙、卢旺达、摩洛哥、南非
生系统和状况之后,WHO 基于 CCM 提出了 ICCCF,试 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35-37] 。
图填补 CCM 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空白”,使其更具适 3.3 ICCCF 局限性
应性。ICCCF 是以循证思想为基础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3.3.1 各要素功能发挥不均,管理效果有差异 袁莎莎
其与慢性病相关的政策、制度和计划方案均是基于证据 等 [33] 基于 ICCCF 进行研究,发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提出,在整个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并从宏观、中观、 中,中观层面要素功能发挥较好,但缺乏宏观和微观层
微观三方面对慢性病管理进行阐述,共同跟进、协同照护, 面的要素。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
串联起政府、社区、卫生保健机构和患者,真正实现针 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缺乏与卫生系统之外机
对慢性病患者的一体化管理。 构的联系,慢性病资金筹集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为
3.1 ICCCF 的六大指导原则与三大照护层面 ICCCF 主,缺乏慢性病的相关法律法规,立法框架仍没有得到
具备 6 个原则,分别为“决策以依据为基础、以人群为 足够的重视;微观层面则是部分患者因年龄大、行动不
重点、以预防为根本、以效能为重点、强调慢性病管理 便、理解能力有限等限制,自我管理技能弱,无法了解
的一体化及灵活性和适用性” [32] 。其主要从宏观、中 自身病情,无法参与慢性病健康管理讲座,无法遵循医
观和微观 3 个层面为患者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务(图 嘱按时服药且其家属也没有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2)。宏观层面主要指积极防控慢性病的政策环境,包 3.3.2 慢性病管理缺乏统筹规划,打破护理连续性
括立法框架支持、强调领导作用、倡导政策整合、促进 MARY 等 [38] 利用深入访谈法、观察法等定性方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