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23-01-中国全科医学
P. 23
·18·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January 2023, Vol.26 No.1
加之“唯数量”的绩效考核评价方式,使全科医生团队 建议我国学习英国和澳大利亚经验,成立全国全科医学
服务绩效考核定位不清,难以建立公平、高效的绩效考 专业学术机构,统一考核标准,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全科
核体系和制度,导致未能形成良好的激励氛围。 医生资格认证考核,通过考试者颁发全科医生资格执照;
3.2 正向激励效果不明显,导致缺乏职业吸引力 成立第三方独立监管组织,统筹和协调提升全科医生待
2021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20 年我国 遇水平,落实激励政策,促进全科医生薪酬体系、人才
全科医生总量为 40.88 万人,虽比 2018 年《意见》出 培养机制、执业体系的共同发展。
台后增加了 10 万余人,但全科医生在所有执业医师中 4.3 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 国内外发展较好的初
的占比仅为 10%,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本科以上学历 级保健体系中,都有一套权威、高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
全科医生只有 50% 左右,研究生学历更是少于 5% [34] 。 系。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构建统一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其根本原因为缺乏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目前激励效果 对全科医生工作绩效实施考核,让考核结果与全科医生
不明显致使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低、福利保障不足、工作 个人的绩效收入挂钩,在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健康卫生
压力大、继续教育机会较少、职业认同感不够和职业前 服务的同时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而在绩效考
景不明确 [35] ,导致缺乏职业吸引力,难以吸引优秀人 核体系设计方面,建议基于全科医生的基本工作量和工
才从事全科事业。 作项目,侧重临床工作能力,根据签约居民的数量、满
3.3 激励机制科学性不高,导致配置不平衡 2021 年 意度、首诊意愿和全科医生的接诊量、医疗服务质量、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已初步完成“至 居民健康管理情况、重点人群管理情况、教学及科研等
2020 年每万名居民拥有 2~3 名全科医生”的基本目标 进行设计,设置具体、灵活、统一的绩效指标。同时,
(2020 年为 2.9 名 / 万人),但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 为确保指标的公平、公正、客观、可行,建议卫生行政
发展等原因,全国各地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差距较大。 部门、全科医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和居民共同
2020 年,我国贵州省(1.96 名 / 万人)和江西省(1.78 参与。
名 / 万人)全科医生配置尚未达标,云南省、西藏自治 4.4 完善多元的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机制 在物质
区、陕西省和山西省则刚至临界,而江苏省、北京市和 激励方面,完善以签约机制、“混合支付”机制和多元
浙江省拥有的全科医生已达到 5.86、4.53、4.28 名 / 万人。 补助机制为主的多元化经济激励。(1)设立全科医生
可见经济发达地区全科医生配置具有很大优势,能更快 签约服务基金,由物价部门制定签约价格,签约服务费
完成预期目标,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则未能完成预期目 的 70%~80% 用于支付全科医生报酬,且不纳入绩效工
标,提示公平性有待改善。 资总额,结余部分则用于其他方式激励。(2)建立多
3.4 各地区全科医生激励政策不同且落实缓慢 《意 种支付方式并存的“混合支付”方式,鼓励全科医生组
见》出台后,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相继创新和落实激励机 织开展合同规定项目外的特殊服务项目,可实行按项目
制政策,也相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各地激励机制仍未 收费,同时支持和引导全科医生多点执业。(3)改革、
健全。因此,在现有绩效工资机制下,受到基层医疗卫 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酌情加大签约服务外的补助,
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额和其水平的影响,全科医生工资水 要求基层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不低于当地公立医院同级专
平难以大幅度提高,且实施过程中经常受阻,导致不同 科医生。(4)对常年扎根基层或有突出贡献的全科医
职位全科医生的薪酬差距不大。 生予以相应工龄或贡献补助。(5)允许基层医疗卫生
4 对我国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激励机制的启示 机构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任务目标后,经考核
4.1 将全科医学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合格,将扣减相应所需费用后的结余用于其他激励。(6)
从宏观层面来看,为了有效稳固并提高全科医生的社会 争取平衡各地区全科医生配置,针对农村和边远地区,
地位及影响力,建议将全科医学科列入国家临床重点专 给予额外的资金补助及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以鼓励全科
科建设项目。通过加大国家经费的支持,深化院校全科 医生留任。
医学教育改革,加强高校和基地师资培养,创新综合医 在非物质激励方面,完善以精神激励、晋升机制、
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科医学科联合申报模式,推 教育机制为主的多元化激励方式。(1)定期公布全科
动建立学科评价体系;优化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推动智 医生个人和团队的绩效考核得分,为优秀的签约全科医
慧医疗体系建设,推广“互联网 + 医疗”服务模式 [36] ; 生和团队颁发荣誉证书;(2)调整职称晋升要求,如
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为国家培养新型全 按《意见》,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或高级职称申报时,
科医学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以此继续扩大全科住院医 主要侧重全科医生水平的临床工作能力考评,不强制要
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和加强转岗工作。 求外语、论文和科研等 [1,37] ;(3)为全科医生制定清
4.2 建立权威的全科医生专业学术机构和监管机构 晰的职业规划,拓展其职业发展前景,开拓多种方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