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中国全科医学2022-30
P. 113
·382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儿童青少年采用科学防控方法延缓近视加重;(3)预 握笔偏向笔尖,部分学生采用“埋藏式”握笔方法,看
防高度近视眼发展为病理性近视眼而致残致盲。社区卫 不到笔尖,势必会造成身体侧弯、左侧偏头等不良书写
生服务中心能准确地了解本地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分布特 姿势,有可能造成屈光上的差异性 [18] 。(2)一些学
点,对有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干 生习惯躺着看书或电子产品,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屈
预中的技术指导作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2] 。苏哲等 [13] 光差异,从而导致视网膜成像的差异,最终导致屈光参
通过比较儿童散瞳前后的屈光状态发现,非散瞳验光可 差。有研究表明,双眼视物焦距不等,且双眼正视化过
以用于大样本筛查儿童屈光不正。因此,本研究考虑基 程明显不一致,易发生屈光参差 [19] ,7~12 岁的低度近
层医院有限的医疗条件及入校大范围筛查等特点,结合 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发现主导眼与近视 SE 高度眼的一
《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 [7] ,设定了视力筛查 4 致率为 67%,表明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用近视屈光度较
级警戒级别,针对不同警戒结果,建立有效的家 - 校 - 医 高眼作为主导眼的可能性更大 [20] 。而近视性屈光参差
沟通机制,逐步探索学龄儿童近视防控方法。 的主导眼调节功能更差,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屈
本研究结果显示,裸眼远视力方面,各年级男、女 光参差的进一步加重。因此,建议学龄儿童,尤其是低
生之间差异不明显,但随着年级增加,裸眼远视力逐渐 年级儿童,更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遵循“一尺
降低,其中女生比男生下降更快。既往有研究显示女生 一拳一寸”的原则,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握笔姿势,
的近视患病率总体上高于男生 [14-15] ,本研究与之相符, 合理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做到科学用眼,避免屈光参
考虑与男、女学生生长发育过程、户外运动、生活习惯 差的发生;告知家长注意引导学生左右手并用,这种简
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因此,建议女生要更加注重体育锻 单、易行的方法不但可以预防近视,而且可以调节、
炼,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本研 减少两眼的屈光参差度数,预防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
究发现,自 3 年级起,学生相比 1、2 年级,裸眼远视 生 [21] 。
力明显下降。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龄儿童近视 本研究通过对同一学生不同时间连续 4 次筛查结果
率高,年龄偏低。马英艳等 [16] 发现,上海儿童近视患 的分析,发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即疫情防控期间
病率从 3 岁时的 1.78% 上升到 10 岁时的 52.2%,而白 学生居家学习,户外活动减少,学习以网络课堂为主,
种人 6 岁儿童的近视率为 2.9%,英国 12~13 岁儿童青 加上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
少年的近视患病率仅为 17.0% [17] 。这与低年级儿童课 同时我国儿童青少年学习负担重、课业压力大等因素叠
业相对轻松、户外活动较多、近距离用眼较少等有一定 加,导致裸眼远视力下降,警戒级别 2、3 级别的人数
关系。我国目前处于激烈的知识竞争时代,有调查结果 明显增加,这与 2020 年教育部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4] 。
显示,67% 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2 h,29% 的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6,22-23] ,如加
学生不足 1 h;73% 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课后 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实现“减负”,将近视眼
做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绝大多数学生 防控的“关口”前移到学龄前儿童,采取综合措施防控
除了学校作业还有各种网络课堂 [4] 。这就造成儿童用 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政策重在落实,本研究通过基层医
眼负担过重,儿童的视力发育是一个逐渐正视化的过程, 院“家 - 校 - 医”机制,建立了三方的有效沟通,通过
低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远视储备,过多的用眼,过早 筛查 - 反馈 - 复查等方式,给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屈光档
的消耗远视储备,使得近视化提前。因此,专家建议 [4] : 案,同时举行“专家进校园”等活动,定期宣讲有关屈
(1)一级预防重点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幼年级,建议低 光不正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爱眼和用眼习惯;
幼阶段减少阅读性教育,增加户外活动课时;加强儿童 同时,加强分级管理,根据警戒级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方
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增加对远视储备的监测,对远视 法,尤其是强调一旦发现真性近视,要及时进行矫正,
储备不足的儿童提前干预,增强保护。(2)二级预防 强化对增加更多的日间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
的关口适当提前,重点关注 3 年级学生,同时应大力提 等行为认识。增加户外活动和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
倡教育改革,提高体育项目在学龄儿童教学中的比重, 是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眼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行为干预
落实“一减一增”措施;纠正家长认识误区,及时矫正 措施 [18,24-26] 。
已经存在的近视,科学用眼,尽量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 本研究通过设立视力筛查警戒级别,及时掌握儿童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SE 的差异逐 的屈光状态,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方案。为每个学生
渐明显,愈偏向负值,且左、右眼 SE 有差异(P<0.05), 建立了电子屈光档案,每个学生均有自己专属的二维码,
右眼 SE 负值化更加明显,提示右眼警戒级别更高,更 每次筛查结束后,家长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随时
趋于近视化,这与家 - 校 - 医沟通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 掌握学生的视力及屈光状态,同时生成线性对比分析,
不健康的用眼习惯有关:(1)大部分学生为右利手, 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显示学生视力及屈光变化,同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