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4
P. 41
·42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照护在中国医疗体质中的特点 照护的多层次性
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需求 照护的负担 照护的正向积极因素
照 医 精 经 社 生 心 经济 社 与死亡 孝道 情感 个 增 对爱
护 学 神 济 会 理 理 和工 会 和绝症 文化 性精 人 进 情理
技 知 支 支 支 负 负 作相 负 相关的 资本 神的 成 亲 解的
能 识 持 持 持 担 担 关负 担 交流负 的影 满足 长 密 升华
担 担 响 感
照护的文化特性
注:实线方框代表整合的主题,虚线方框代表和 3 个整合启示分别关联的主题范围
图 2 中国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照护经历的三大特点
Figure 2 Three traits of caregiving experiences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组支持等微观支持方式,着重缓解照护者生理和心理方 能通过强化父母的权威及家长制规范等机制,导致家庭
面的负担 [22,38] 。另一方面,在照护患者的过程中,照 照护者出现更多的压力与困扰 [27] 。把对孝道正反两面
护者也会有很多正向积极的体验。对于一些照护者来说, 影响的深度理解融入各层干预的设计当中,有利于更好
照护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在照护的过程中照护 地对成年子女作为家庭照护者进行支持。
者可以学到很多医学知识,也会变得更加坚强、更有责 中国特有的死亡文化也影响着照护者的照护实践和
任感 [1,22,24,36] 。长期照护可以提升照护者与患者之间 经历。死亡文化是人们面对死亡时产生的一系列特定观
的亲密感,使照护者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还可以升华配 念、心理精神活动及相关行为 [50] 。相比西方国家的基
偶照护者与患者之间的爱情 [22-24,34-35,38,46] 。如果能够 督教、天主教等宗教文化,中国死亡文化主要受到儒、释、
通过一些微观、中观的干预和宏观的宣教强化这些正向 道三方面文化的影响 [51] 。儒、释、道都有“好生恶死”
影响因素,加强家庭照护者的内在驱动力,将有助于家 的死亡忌讳文化,而基督教更加重视灵魂、精神的重要
庭照护者的照护实践。具体的支持性干预措施还需要更 作用。因此,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对死亡的接纳程度要
多的相关研究来开发和完善 [1] 。 高于中国 [52] 。与很多西方实践不一样的是,当中国绝
三是中国的孝道观与传统死亡文化对照护经历的影 症患者生命垂危时,医生会首先通知家属,而家属常会
响。孝道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顺从、爱和 竭尽全力隐瞒诊断 [1] 。虽然这样的实践可以避免患者
照护父母的一种重要思维和实践的文化规范 [47] 。孝道 因为不能接受死亡而出现过大的悲伤情绪,但是也有很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对中国人的思想 多缺点,包括剥夺了患者的知情权,照护者自身也没有
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48] 。一方面,孝道对于家庭照 机会和患者做情感的最终交流等。我国虽然有“好生恶
护者会产生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孝道可以通过提高文 死”的文化传统,但是在儒、释、道的思想精髓中也有
化资本来降低照护带来的消极影响。研究表明,照护者 许多关于死亡的理性面对的内容,因此应当从自己的传
通过对患者的照护来增加孝道文化资本:在社区里提升 统文化出发,寻找更加全面的死亡观 [53] 。我国亟须兼
自己作为一个孝子 / 孝女的声誉或名望,为下一代树立 顾中国独特文化语境的死亡教育 [54] 。死亡教育并不只
践行孝道的良好榜样,以期获得未来的照护,并有利于 是使人们加深对死亡的认识与了解,帮助人们“自觉地
与父母建立更加紧密的互惠关系 [1] 。另一方面,孝道 对自我生存境遇进行体察,以克服死亡恐惧”,也可以
也可能会对家庭照护产生负向影响。在当代中国社会的 引导人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和深度 [55] 。通过这种带有文
照护实践中,子女更加看重延长父母的寿命而倾向于选 化属性的死亡教育,能够更好地使包括照护者在内的广
择积极的干预治疗方案,而非选择较适合的姑息治疗 大群体直面死亡,通过死亡教育“由死观生”,并由此
方案,并没有把父母临终时的舒适感和自尊放在第一 使人们建立起追求生命价值的意识 [11,56-57] 。
位 [49] 。而且,中国的孝道文化规训了成年子女对父母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助力实现中国医疗体制从
的照护义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年子女向外界寻求 生物医学向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一是在
帮助和支持的意愿和行为 [33] 。如王宝莲等 [34] 的研究 微观或直接实践层面,医疗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
中发现,部分家庭照护者拒绝寻求大病救助等外界帮助, 心理咨询师、医务社工等)可以通过实施各种干预和支
因为认为照护父母是自己应尽的孝道。另外,孝道也可 持技术来帮助癌症患者和家庭照护者,如向家庭照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