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23-05-中国全科医学
P. 16
2023年2月 第26卷 第5期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529·
状管理)支持下,配对智能设备自我监测管理心房颤 其通过 12 导联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的敏感性仅为
动患者,依从性超过 70%,持久性为 92%。2021 年 80.0% [17] 。但只有具有更高的心房颤动知晓度和更
发布10 374 名使用华为手表或手环患者,监测 6个月, 强的心电图诊断能力的全科医生,才能更加有信心
人工智能预警心房颤动发作风险第 1 周 69.6%,第 6 参与到心房颤动的筛查和管理工作中 [15] 。因此急需
周 58.83%,心房颤动风险降低 10.77% [12] 。 加强对基层全科医生 CVD 防控能力的培训,认识到
3 多方共赢方能同频共振发展 心房颤动筛查和管理的必要性,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诊断能力不足导致的早期延误是造成 CVD 院外 提高职业获得感,增强岗位荣誉感。
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除开辟绿色通道外, 与居民联系的紧密与否是基层全科医生能否获取
协同救治是缩短救治时间的关键。基层医疗卫生机 信赖感的重要一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基层全科
构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急性 CVD 的死亡率、心力衰竭 医生与居民建立的契约关系。如果将远程心电筛查
发生率,为此需: 纳入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在拓展基本服务包的同时,
◆ 政府或县级医院投资购买心电采集设备,免 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能够吸引更多居民签
费发放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 约;同时也能增加基层全科医生收入,吸收更多医
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室等),并免费培训设备使 生加入。
用方法。 5 自上而下进行政策支持
◆ 基层心电诊断医生能远程诊断患者,并可远 远程心电筛查缩短了医患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缓
程电子签名,享受“零风险、纯收益”。 解了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等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
◆ 医院通过向患者宣传典型案例中远程心电及 因此发展势在必行。目前各地心电信息采集系统缺
基层医生对救治成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加患者 乏统一规划,心电图采集过程不够规范,心电系统
对基层医生的信任感、感激感,提高基层医生自身 无法调取患者病例信息,基层医生对心电危急值识
的荣誉感。 别不够准确等问题。根据国家发布的《远程医疗系
◆ 县级医院等相关领导共同对远程心电设备使 统建设统一技术指南》 [18] ,建议如下:
用的数量、质量进行长期的追踪和督导,设备出现 ◆ 在国家层面上明确国家级和省级心电远程医
问题及时维修、更换。 疗服务与资源监管中心及各远程医疗服务站点的基
4 提高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 本功能、技术架构和建设标准。建设统一规划,分层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远程心电的推广 次、分阶段建设,有效推动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和
和应用离不开基层全科医生的主动参与。研究发现 医疗资源共享;坚持统一标准,摒除人为设置的技
远程心电筛查带来的额外工作量阻碍了其在基层医 术限制与壁垒,打破现有政策的桎梏,建设开放体系,
疗卫生机构中的使用 [14] ,如何有效调动基层全科医 实现各级远程医疗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和业务的互
生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岗位吸引力依赖于全科医生 联互通;将心电远程医疗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
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认可,重要措施如: 考核指标,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
◆ 通过提高疾病防控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职业 远程医疗的建设和应用。
荣誉感。 ◆ 出台远程心电筛查服务系统的收费标准,并
◆ 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将远程心电筛查服务纳入医保,提供经济支持。
◆ 调整薪酬分配激励全科医生。 ◆ 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在政策制定、经费拨款、
基层全科医生对 CVD,特别是对心房颤动、心 评级评优等方面有所倾斜。
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严重不足。以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心房颤动为例,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横断面研究表
1. 主动参与筛查的基层医师职业技能提升程度
明,91.6% 的全科医生不会选用移动心电设备筛查心
与合理的绩效增长的研究。
房颤动,甚至 1/3 的全科医生不知道心房颤动管理指 2. 远程心电技术的应用与基层医师工作时长及
南 [15] 。一项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横断面研究发现,
劳动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只有 38.5% 的全科医生知晓心房颤动管理指南,仅 3. 应用远程心电系统与心血管病防治效率、效
有 17.5% 全科医生使用指南管理过心房颤动患者 [16] 。
果及成本效益比的研究。
基层全科医生心电图诊断能力普遍较低,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