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23-03-中国全科医学
P. 15

·264·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Jaunary  2023, Vol.26  No.3

           入支气管激发剂(乙酰甲胆碱或组胺)后 FEV 1 下降                         2.7.1 为明确诊断行肺功能检查(包括支气管激发试
           ≥ 20%。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
           后,FEV 1 增加 >12%,且 FEV 1 绝对值增加 >200 ml。              2.7.2 初诊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经过社区急救
           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昼夜变异率 >10% 或                          处理(附件 3,扫描本文首页二维码查看)后症状无
           周昼夜变异率 >20%。日昼夜变异率 = 至少连续 7 d                       明显缓解时转诊至上级医院,中重度发作者经上述
           每日 PEF 昼夜变异率之和 / 总天数;周昼夜变异率                         社区急救处理后立即转诊。
           =〔(2 周内最高 PEF 值 - 最低 PEF 值)/ (2 周内
           最高 PEF+ 最低 PEF)×1/2〕×100%。(4)具备上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管理路径
           述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3)可变气流受限证
           据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                            1 适用对象
           胸闷及咳嗽,可诊断为哮喘。                                           已在上级医院确诊的非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
           2.4.2 鉴别诊断 (1)与喘息、气促为表现的疾病                          2 步骤
              [3]
           鉴别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上气道阻塞性病变(肿                            2.1 第一步:病情评估。
           瘤、支气管异物)、左心功能不全等。(2)与慢性                             2.1.1 疾病分期(根据附件 2 中评估分期,在相应方
           咳嗽为表现的疾病鉴别           [8] :如支气管结核 / 肺结核、             框中打“√”)。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嗜酸粒细胞性                              慢性持续期 □ 临床缓解期 □
           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等。                                        2.1.2 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评估哮喘控制
           2.5 第五步:评估疾病分期及哮喘急性发作分级                      [1]    情况并记录得分,见表 4。ACT 评分的意义:20~25
           (详见附件 2,扫描本文首页二维码查看)。                               分代表良好控制;16~19 分代表部分控制;5~15 分
           2.5.1 疾病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                          代表未得到控制。
           解期。                                                 2.2 第二步:体格检查,检查流程见图 2。
           2.5.2 哮喘急性发作分级: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轻重不                          2.3 第三步:辅助检查,见表 5。
           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                              2.4 第四步:治疗方案的选择,见图 3。
           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                              2.4.1 ACT 评分≥ 20 分的稳定期患者维持原治疗方
           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案,如需降级方案,建议转诊上级医院调整。
           2.6 第六步:社区急救处理,见表 3。                                2.4.2 ACT 评分 16~19 分的患者可于社区健康服务
           2.7 第七步:上转指征         [3] 。                          机构升级治疗方案,1~2 周后复诊评估疗效。


                                              表 3 哮喘急性发作的社区急救处理         [1,4]
                                       Table 3 Commun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acute asthma attacks
              治疗药物            用法用量
           轻中度哮喘急 沙丁胺醇气雾剂                   初始剂量 2~4 喷,无缓解 20 min 后重复吸入 2 喷,1 h 后观察治疗反应
           性发作的药物      雾化溶液吸入               沙丁胺醇(5 mg∶2.5 ml)或特布他林(5 mg∶2 ml)1 支 + 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2 ml∶500
           治疗
                                            µg) 1 支 (常规 6~8 h 给药 1 次)
                                            布地奈德(2 ml∶1 mg) 1~2 支(常规 8 h 给药 1 次)
           中重度以上急 沙丁胺醇气雾剂                   采用定量气雾剂 + 储雾器吸入 4~10 喷,每 20 min 给药 1 次,重复 1 h
           性发作的药物      雾化溶液吸入               沙丁胺醇 5~10 mg(1~2 支)连续雾化给药至症状改善
           治疗(经急救
           处理后立即转                           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 500 µg(1 支)(常规 6~8 h 给药 1 次)
           诊至上级医院                           布地奈德 1~2 mg( 1~2 支)(常规 8 h 给药 1 次)
           进一步治疗)
                       静脉滴注茶碱类              一般氨茶碱每日剂量不超过 0.8 g
                                            5% 葡萄糖溶液 250 ml+ 氨茶碱 0.25 g 静脉滴注,2 次 /d
                       口服及静脉滴注激素            口服剂量:泼尼松 0.5~1.0 mg/kg 或等效的其他激素
                                            静脉滴注剂量:甲泼尼松40~60 mg/d 或氢化可的松400~1 000 mg/d 分2~3次给药(起效快于口服)
                                            如无上述药物可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 mg)
                       氧疗                   有低氧血症(氧饱和度 <90%)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控制性氧疗
                       抗生素                  由呼吸道细菌性感染诱发急性发作的患者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注:中重度以上哮喘急性发作者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和 / 或雾化溶液吸入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予加用激素和 / 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治疗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