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2023-02-中国全科医学
P. 114
2023年1月 第26卷 第2期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235·
35 g/L,NT-proBNP 1 800 ng/L,eGFR<30、30~45 及 以 P<0.05(双侧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1
2
>45 ml·min ·(1.73 m ) 为切点进行亚组分析。 2 结果
1.2.3 诊断标准 CHF 诊断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本研究选取高龄(≥ 80
和治疗指南 2018》 [7] 标准,患者有 HF 的症状和 / 或 岁)HF 患者 754 例,排除恶性肿瘤 56 例,托伐普坦服
体征,伴有 B 型利尿钠肽(BNP)>35 ng/L 和 / 或 NT- 用时间 <7 d 共 461 例,失访病例 25 例,最终纳入 212 例。
proBNP>125 ng/L,并符合以下至少 1 条:(1)左心室 患者平均年龄(91.1±4.1)岁,男 207 例(97.6%),
肥厚和 / 或左心房扩大;(2)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合 女 5 例(2.4%),托伐普坦 7.5 mg/d 组 112 例,托伐普
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 CKD 的诊断依据患者电子病 坦 15 mg/d 组 100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
历系统中记录的入院或出院诊断。 NYHA 心功能分级、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
1.2.4 随访和终点事件 以观察对象自 2016-02-01 起 内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CKD,合并用药
首次服用托伐普坦的时间为随访起点,停用托伐普坦的 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 受体阻滞剂、RAS
时间为服药的截止时间,反复多次住院的患者,托伐普 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曲美他嗪及口服和静脉用利
坦服用时间累加计入总服药时间。以全因死亡、心血管 尿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死亡出现或随访结束(2022-02-28)为随访终点。终点 托伐普坦的应用中位时间为 99.0(39.5,321.8)d,165
事件依据患者的住院信息或致电医生获取。主要终点事 例(77.8%)患者服药时间超过 30 d,随访中位时间为
件为随访期内的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指 374.5(155.5,940.5)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 义(P>0.05)。15.0 mg/d 组 用 药 前 24 h 尿 量 低 于 7.5
病、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HF、心脏瓣膜疾病、心 mg/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血管疾病。 2.2 两组患者应用托伐普坦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
1.2.5 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有效性评价:托伐普坦应 比较 两组患者基线 BUN、Cr、eGFR、NT-proBNP、
用前后 24 h 尿量,用药 7 d 复查 NT-proBNP 和 cTnI(因 cTnI、血钠、血钾、ALT、AST、碱性磷酸酶(AKP)、
该组患者高龄,>40% 的患者不能准确表述用药前后胸 γ-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
闷、憋气等症状缓解情况,因此只纳入客观指标评价有 接胆红素(I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效性)。安全性评价:应用托伐普坦前后的肝肾功能及 15.0 mg/d 组基线 24 h 尿量低于 7.5 mg/d 组,差异有统
电解质变化,包括服用托伐普坦 7 d 的肝肾功能指标及 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所有指标治疗后水平比较,
电解质变化,如果用药 7 d 后缺乏肝功能数据,则纳入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钾、
1 个月内复查的肝功能数据 [11] 。 ALT、AST、AKP、γ-GT、TBIL、DBIL、IBIL 水平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风锐统计软件 1.5 进行统计学分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伐普坦 7.5 mg/d 组
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 血钠、24 h 尿量较基线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M(P 25 , (P<0.05);托伐普坦 15.0 mg/d 组 BUN、Cr、血钠、
P 75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 24 h 尿量较基线水平升高,eGFR、NT-proBNP 较基线
2
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或 Fisher's 确切概率 水平较基线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法(预测频数小于 5)。缺失数据依据随机缺失、变量 见表 2。
类型不同来处理,对连续型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用分 2.3 两组患者终点事件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 212 例
层均值替代缺失值,如体质量,按照男女不同均值替代 入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 374.5(155.5,940.5)d,托伐
缺失值;对偏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如 cTnI、NT-proBNP 普坦疗程时间为 99.0(39.5,321.8)d,共发生全因死
和肝功能指标采用中位数填补法。基线水平和治疗后的 亡 124 例(58.5%),其中托伐普坦 7.5 mg/d 组 59 例
肝肾功能指标、NT-proBNP、cTnI 及电解质变化比较, (52.7%),托伐普坦 15.0 mg/d 组 65 例(65.0%),托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 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 伐普坦 15.0 mg/d 组 HF 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 7.5 mg/d
量资料采用符号秩和检验。绘制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 组(P=0.004 3,图 1A)。心血管死亡 54 例(25.5%)例,
血管死亡的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生存曲线比较采用 其中托伐普坦 15.0 mg/d 组心血管死亡 33 例(33.0%),
Log-rank 检验。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托伐普 高于 7.5 mg/d 组 21 例(18.8%)(P=0.001 2,图 1B)。
坦 7.5 mg/d 和 15.0 mg/d 与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 2.4 不同剂量托伐普坦与高龄老年 CHF 患者终点事件
发生风险的关系。进一步根据年龄、ALB、NT-proBNP 的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以入组患者随访结束时是否
及 eGFR 分层进行亚组分析,计算各分层全因死亡及心 有全因死亡为因变量(赋值:否 =0,是 =1),以托伐
血管死亡的 HR 值(95%CI),交互检验采用似然比检验。 普坦分组为自变量(赋值:7.5 mg/d 组 =0,15.0 mg/d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