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2023-02-中国全科医学
P. 108
2023年1月 第26卷 第2期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229·
得以实现,为手法治疗颈椎病中枢镇痛机制研究奠定基 中的运用,进一步增加了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对于
础,颈椎病患者脑结构、脑功能网络连接改变情况详见 下一步深入设计系列研究起启发作用,见表 2。
表 1。 由于存在人群选择、手法操作类型及研究手段的差
本研究在传统的手法中枢镇痛机制研究基础上,结 异,目前国内外研究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机
合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技术,总结了颈椎病患者进行不同 制前缺乏不同类型手法操作的量化研究,如手法标准操
类型手法治疗后,具体脑区、功能网络连接、交感神经 作步骤是否确定、手法量化考核是否实现,未形成标准
功能的客观化改变情况,突出了“感觉运动加工”过程。 操作规程的手法存在不确定因素较多,从而会影响疗效
进一步定位到前扣带回、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岛叶、 机制研究;其次,未充分考虑研究人群代表性,如大部
中央前回等镇痛相关脑区;以 DMN 的系列研究为例, 分国外研究仅选取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而女性痛阈一般
阐述了软组织放松类手法联合关节松动手法治疗改变脑 低于男性,对于颈椎病所产生的疼痛刺激更为敏感,可
功能网络连接的机制;报道了 VBM、SBM、Reho 等新 能会导致偏倚 [12] ;此外,目前许多研究主要关注颈椎
检测技术,NPS、SEP 比率、CBI 等新观察指标与唾液 病慢性期阶段;最后,大部分研究多为单时态研究,疼
淀粉酶、FDG 等新生物标志物在手法中枢镇痛机制研究 痛所造成的脑结构、功能改变实际上存在阶段特异性,
表 1 颈椎病患者脑结构、脑功能网络连接改变
Table 1 Altered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 conne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发表年份 第一作者 涉及区域 检测方法 具体改变
(年)
2021 WANG [9] 大脑白质 DSI 整个大脑的广义各向异性较低,胼胝体和辐射冠 QA 增加
2019 DE PAUW [12] 楔前叶、前扣带回、顶上回、 VBM、SBM 存在左顶上回和楔前叶灰质体积选择性增加,中央前回和颞上回灰
颞上回、中央前回 质体积选择性减少
2015 TAN [29] 左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 RS-fMRI 左侧初级感觉和运动皮质中 Reho 显著较低,右侧感觉关联皮质中
右侧感觉关联皮质 Reho 较高;术后 3 个月,左侧 PostG/PreG Reho 增加
2015 张华 [32] 扣带前回,顶下回、楔前叶、 独立成分分析、 DMN 本身主要区域、运动感觉区、额叶执行功能区域的 DMN 连接
岛叶、顶上回、中央前回, SVM 算法 增强
额叶执行功能区域
2014 ZHOU [30] 感觉运动皮质 RS-fMRI 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和左侧补充运动区皮质低频振荡振幅
(ALFF/LFO)增加
2013 SPARKS [13] 小脑、杏仁核、丘脑、岛叶、 血氧水平依赖性 左右小脑、杏仁核、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岛叶皮质、前扣
中央前回 功能磁共振成像 带皮质、体感皮质、辅助运动区和运动前区显著激活
注:DSI= 扩散光谱成像,QA= 各向异性,VBM= 基于体积元素的形态计量学,SBM= 表面形态测量学,RS-fMRI=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PostG= 中央后回,PreG= 中央前回,Reho= 大脑区域同质性,SVM= 支持向量机,DMN= 默认模式网络
表 2 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中枢镇痛机制
Table 2 Central analgesic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types of manipulation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发表年份 观察指标及生
(年) 第一作者 物标志物 主要区域 手法机制 手法类型
2021 刘钰 [35] FA 大脑左侧扣带海马束 促进局部神经的形成与重塑,调节脑功能网络连接, 软组织放松手法联
且能减弱负性记忆及情绪相关区域白质纤维连接, 合关节松动手法
从而改善疼痛及相关不良记忆与情绪
2019 WEBER [18] NPS 次级体感皮质、前扣带 改变处理身体疼痛的特定脑区内与疼痛有关的大脑 关节松动手法
皮质、枕叶复合体 活动
2017 HAAVIK [21] SEP 中央后回 加强中枢对过度感觉信息的门控作用,调节感觉运 关节松动手法
动整合过程
2015 张华 [32] DMN 左中央后回,右侧顶上、 增强中枢水平 DMN 中感觉皮质和执行功能皮质的连 软组织放松手法
下回、右侧额中回 接强度
2013 SPARKS [13] BOLD 小脑、杏仁核、丘脑、 降低疼痛基质相关区域脑血流量,并减少岛叶皮质 关节松动手法
岛叶、中央前回 的激活
2013 JULIAN [28] CBI 小脑 通过减轻小脑抑制运动皮质的程度,保持小脑正常 关节松动手法
运动整合、输出过程
2011 OGURA [47] FDG 小脑蚓部后端、前扣带 激活前扣带皮质,提高葡萄糖代谢,调节交感神经 关节松动手法
皮质 活动恢复脑疼痛抑制机制和中枢敏化作用
注:BOLD= 血氧水平依赖性信号,NPS= 神经疼痛信号,SEP= 双重体感诱发电位,CBI= 小脑抑制指数,FA= 各向异性分数,FDG= 氟脱氧
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