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23-01-中国全科医学
P. 44

2023年1月   第26卷   第1期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39·

           A   8                                            B   3



               6
                                                                2
            RR 值  4                                           RR 值



                                                                1
               2



               0                                                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出生队列(年)                                          出生队列(年)
              注:误差棒代表 95% 可信区间;A 表示乳腺癌发病情况,B 表示乳腺癌死亡情况
                                      图 5 1990—2019 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
                            Figure 5 Cohort effects o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ese females from 1990 to 2019



           外源激素摄入、绝经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失调也会加                             乳腺癌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老年女性基础疾病种类增
           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17] 。同时,另有大量研究证明                加及免疫力的下降均可导致乳腺癌死亡风险的升高,同
           乳腺癌发病率呈增加趋势           [18-19] 。不同国家之间乳腺癌            时低出生率和预期寿命变长造成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间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发达国家乳腺癌发                             接导致了乳腺癌死亡率的升高             [23] 。
           病率高,而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死亡率高。2018 年,                              本研究发现 1990—2019 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
           发达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是发展中国家的 1.73 倍(发                         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
           达国家每 10 万名妇女中有 54.4 名为乳腺癌新发病例,                      总体呈下降趋势。乳腺癌发病风险的时期效应呈单调上
           而发展中国家每 10 万名妇女中有 31.3 名为乳腺癌新发                      升趋势的可能原因为:(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病例),而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                             饮酒、高红肉饮食、高体质指数、高空腹血糖、锻炼少、
           1.28 倍(发展中国家每 10 万名妇女中有 14.9 名因乳腺                   吸烟和吸“二手烟”等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增加                   [2] ;(2)
           癌死亡,发达国家每 10 万名妇女中有 11.6 名因乳腺癌                      乳腺癌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基本医疗筛查及保障的推
           死亡)   [1] 。1990—2019 年中国女性乳腺癌 ASIR 的上               广,乳腺 B 超、钼靶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技术分辨率的
           升幅度低于 CIR,乳腺癌 CMR 呈上升趋势而 ASMR 呈                     提高,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和疾病定义及登记的不断
           平稳略减趋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中国老龄化                            完善,使得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早期乳腺癌被及早诊
           和低出生率现象的逐年加重。资料显示 1990—2019 年                       断。乳腺癌死亡风险的时期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这可
           我国≥ 60 岁人口增长了接近 1.5 亿,但出生率由 1990                    能与近年来公共卫生政策的实施、医疗条件的改善及“两
           年的 21.06‰降至 2019 年的 10.48‰     [20] 。               癌筛查”项目的推广有关。我国从 2009 年开始积极实
               本研究发现 65~69 岁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最高,                      施与推广“两癌筛查”项目,并于 2016 年全面展开                  [24] 。
           可能是该年龄段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比例和雌激素使用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使得患者预后
           比例相较其他年龄段更高。已有研究发现 20 世纪 50 年                       良好,从而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               [25-26] 。另外,乳腺
           代末出生者比 20 世纪 20 年代末出生者的乳腺癌危险暴                       癌治疗技术的发展和新型药物的研发也使乳腺癌的治愈
           露因素明显增多,如初潮年龄提前、自然绝经年龄推迟、                           率有所增加。
           雌激素暴露增加、妊娠次数减少、哺乳时间短等                     [21] 。        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呈先增加
           有研究发现,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泰国的乳腺癌                             后降低的趋势。1910—1954 年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呈
           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2015 年巴基斯坦、中国、印度                          上升趋势,胎儿起源学说可对此种现象进行解释                     [27] 。
           和泰国的高危年龄组分别为 70~74、65~69、50~54、                     1910—1954 年我国处于社会动荡时期,战争和自然灾
           60~64 岁年龄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原                         害的发生可能导致该阶段出生的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高
           因可导致不同国家的高危年龄组有所不同                  [22] 。年龄是       于其他年龄段。1955 年之后出生越晚的女性乳腺癌死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