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中国全科医学2022-21
P. 4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2599·
(4)感染、出血、过敏、疼痛及其他非急性心肌梗死 次 VIS、24 h VIS、72 h VIS)、冠状动脉造影术资料〔手术
而休克。根据是否应用 ECMO 分为 IABP 组(n=65 例) 入路(桡动脉、股动脉)、病变血管数量(1 支、2 支、3
和 IABP+ECMO 组(n=26 例)。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支)及比例、梗死相关血管(前降支、回旋支、左主干、
并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 右冠状动脉)比例、植入支架、行急诊 PCI、PCI 后心肌
KY-0041)。 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 3 级比例〕。患者治疗药物〔强
1.2 治疗 行 PCI 术前或术后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不 心药(西地兰、米力农、多巴酚丁胺、左西孟旦)、血管
稳定的紧迫性,在导管室或 CCU 病房植入 IABP:根 活性药(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连续性
据患者身高选择 30 cc 或 40 cc 球囊导管,在局麻下用 肾脏替代疗法(CRRT)、气管插管、无创呼吸机、临时
Seldinger 法经右或左股动脉穿刺送入导丝,局部预扩 起搏器应用比例及 IABP 应用时间、CCU 住院时间、总住
后置入 IABP 导管,导管尖端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方 院时间,治疗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缺血、新发脑
2~3 cm 处(胸骨角水平),近端在肾动脉开口上方。 血管意外事件、新发房颤、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比
导管尖端位置由导管室行透视或经拍摄胸片确定。选择 例、结局事件(住院期间死亡率、确诊后 30 d 死亡率)。
合适患者的触发模式(心电触发或压力触发),以 1∶1 记录患者 IABP 上机前、上机治疗后 24 h、上机治疗后
或 1∶2 比例反搏。IABP 的撤机条件:患者解除心源性 72 h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乳酸、
休克状态。即收缩压 >90 mm Hg 超过 30 min 且不需要 pH 值),随访出院后 12 个月患者的院外生存率,随访时
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间截至 2021-10-21。
当患者应用 IABP 及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仍不能维 1.4 相关判定指标 IABP-SHOCK Ⅱ评分 [5] 对于 AMI 合
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时,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紧 并 CS 患者 30 d 的死亡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有显著的预测
迫性,在 CCU 病房或导管室应用 ECMO。本院 ECMO 价值,计算如下:患者入院时的年龄 >73岁记1分;脑
中心团队负责全院 ECMO 置入,本中心 ECMO 由离心 卒中史记 2 分;就诊血糖 >10.6 mmol/L 记 1 分;Scr 水平
泵、氧和器、空气氧和混合器、变温水箱、血氧饱和 >132.6 μmol/L 记 1 分;血乳酸水平 >5 mmol/L 记 2 分;介
度监测仪等组成,管路及连接处均有肝素涂层覆盖。 入术后 TIMI 血流分级未恢复 3 级记 2 分。0~2 分为低危,
ECMO 安装方法:应用 Seldinger 法穿刺,于患者外周股 3~4 分为中危,5~9 分为高危;评分越高,危险度越高,
动脉、股静脉后分别置入动脉引流管(18-22 F)和静 短期死亡风险越高。
脉引流管(18-28 F),患者均采用 VA-ECMO 支持模式。 VIS 评分 [6] 应用系数整合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
ECMO 撤机条件:依据相关指南 [2] 及本中心经验,当 是反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心血管系统的理想指标。计算
-1
-1
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考虑撤机,ECMO 流量 <1.5 L/min, 公式:VIS= 多巴胺剂量(μg·kg ·min )+ 多巴酚丁胺
-1
-1
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2 )>65%,动脉血氧饱和度 剂量(μg·kg ·min )+100× 肾上腺素剂量(μg·kg -1
-1
-1
-1
(SaO 2 )>90%,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min )+10× 米 力 农 剂 量(μg·kg ·min )
-1
-1
>30%,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血 +10 000× 加压素剂量(unit·kg ·min )+100× 去甲肾
-1
-1
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的应用,余治疗方法依据指南进 上腺素剂量(μg·kg ·min )。统计 IABP 上机前 VIS 的
行 [2-4] 。 最大值为首次 VIS,上机后第一个 24 h VIS 的最大值为 24 h
1.3 临床资料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 VIS,第三个 24 h VIS 的最大值为 72 h VIS。
料,包括性别、年龄、IABP 后心搏骤停比例、AMI 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 ST 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吸烟史(仍在吸烟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 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双因
或戒烟时间小于 6 个月)、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糖 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尿病史、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史、心肌梗死史、脑卒中史、 M(P 25 ,P 75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
2
IABP 上机前 LVEF、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首次血糖、 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将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Scr)、估算肾小 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的 P<0.05 的变量纳入多因
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N 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应用 ECMO 的影响因素。
proBNP)〕、IABP 上机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休克Ⅱ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风险评分(IABP-SHOCK Ⅱ)评分(低危、中危、高危)、 2 结果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首 2.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共纳入 91 例患者,其中 IA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