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22-19-中国全科医学
P. 3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2337·


           时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慢性病定义为“Multimorbidity”,                  1.2.1 确定访谈提纲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根据
           又叫慢性病共病、多重慢病            [3] 。调查显示,我国社区              研究目的初步制定访谈提纲,同时咨询领域内的护理学
           老年人中两种及两种以上慢性病共病者达 76.5%                   [4] 。    和临床医学专家,在预访谈 2 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
           相较于单一慢性病患者,慢性病共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基础上确定了最终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包括:(1)自
           方案常更加复杂,需要服用更多的药物,需要更频繁的                            从您患上多种(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帕金森病等)
           就诊,需要做出的改变会更多,会承受更严重的治疗负                            慢性病后,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样的经
           担。治疗负担指患者卫生保健的工作量和这些工作量对                            历和感受?(2)您在治疗多种慢性病的过程中,是如
           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 。其中工作量包括治疗              何管理自己的疾病?出现过哪些负担?(3)您觉得这
           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方面的自我照护(如健康管                            些负担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您怎样去解决这些负担?
           理、饮食、运动)        [6-8] ,影响包括工作量对患者行为、                (4)自从患了多种慢性病之后,您的生活发生了哪些
           认知、身体和心理社会健康的影响              [9-10] 。当治疗负担过         变化?您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变化?(5)除了以上问题,
           重时,会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下降、住院率与                            您对自己患了多种慢性病之后还有哪些感受、体验和需
           死亡率升高等不良后果          [11] 。国外对慢性病共病治疗负               求想表达的?
           担研究早期多采用定性研究,探究治疗负担的组成及现                            1.2.2 资料收集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
           状。ROSBACH 等    [12] 通过对慢性病共病患者治疗负担                  导,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
           的定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得出经济负担、知识缺乏、                            访谈地点尽量选择相对安静的病房或示教室,以便减少
           药物负担、频繁的医疗保健是慢性病共病患者面临的主                            外界环境影响,使患者专注交流。访谈前经由护士引荐
           要治疗负担,且慢性病共病患者治疗负担较重,医务人                            以拉近访谈者与受访者的心理距离,并向受访者及其家
           员应该关注并降低慢性病共病患者的治疗负担。目前,                            属介绍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取得受访者的信任,
           国内对治疗负担的研究较少,治疗负担受文化程度、医                            向受访者承诺访谈遵循保密、自愿原则,并签署知情同
           疗体系、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老年慢性病共病患                            意书。访谈过程中研究者需利用访谈技巧以避免患者紧
           者治疗负担组成尚不明确。故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张、情绪较大波动等,根据访谈情况对访谈内容做适当
           通过深入访谈,了解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对治疗负担的                            调整,使其能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研究者倾听并采用
           真实体验,为后续开发治疗负担相关量表、临床制定减                            确认、重复、追问、引导等技巧与患者深入交流,避免
           轻患者治疗负担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诱导性的暗示,同时记录受访者表情、肢体语言、感情
           1 对象与方法                                             变化,以便在整理分析资料时最大限度还原访谈场景。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 2021 年 1—6                     对访谈内容做同步录音,每次访谈时间为 30~60 min。
           月选取成都市 1 所三级医院、1 所二级医院、1 所一级医                       1.2.3 质量控制 本研究的研究者为硕士研究生,系统
           院的共 21 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为访谈对象。本研究经                         地学习和培训过质性研究的理论知识,并有相关实践经
           医院科室同意,并由各科护士长推荐有代表性的患者,                            验,掌握质性研究的方法和访谈技巧。本研究的访谈和
           采用最大差异抽样策略选取人口学资料不同的老年慢性                            转录由研究者本人完成,在转录过程中及时写下备忘录
           病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年龄、性别、经济状况、                          及反思日记,以便调整下一步访谈策略,提高资料的真
           疾病、医保类型等因素对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治疗负担                            实性和准确性。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负责核对转录信息。
           的影响。纳入标准:(1)被二级及以上医院确诊患有两                           1.2.4 整理与分析访谈资料 访谈结束后 24 h 内,由
           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且确诊时间在 6 个月以上;(2)                         研究者本人将访谈录音转录为 Word 文档,累计 8.5 万字,
           年龄≥ 60 岁;(3)无精神障碍,有正常沟通能力,自                         同时整理笔记及受访者的一般资料,并由课题组的另一
           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名成员进行核查。本研究使用质性研究分析软件 QSR
           (2)病情严重,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对纳入研究的                            Nvivo 12.0 进行资料的管理和辅助分析,采用 Colaizzi 的
           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深度访谈,样本量以老年慢性                            7 步分析法   [14] 进行主题分析,具体步骤为:(1)研究
           病共病患者所诉内容重复,资料分析时不再呈现新主题,                           者反复听取录音并仔细阅读访谈文本,充分熟悉和了解
           即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         [13] 。本研究共纳入 21 例受访者,            研究参与者所提供的所有内容;(2)研究者对资料进
           为保护患者的隐私,受访者编码为 P1~P21。本研究严格                        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识别和摘录出与研究问题相关的、
           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向受访者详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                          重要的和有意义的陈述;(3)归纳和提炼有意义的陈述;
           意义、方法、保密和知情原则,告知访谈内容需要录音                           (4)对所归纳的内容进行汇集,寻找有意义的共同概念,
           保留并征得其同意,且患者有权利随时退出研究。本研                            形成主题雏形;(5)研究者需要对第四步产生的每个
           究已经过本院研究生科研处审批。                                     主题摘取和加入来自参与者的典型的原始陈述;(6)
           1.2 研究方法                                            与课题组成员讨论,进一步完善、构建一个简短而具有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