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8
P. 1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907·


           and control rates of 3B indicators in sample areas are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institutions are small. The service quality
           of district as a unit is highly balanced,bu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pace for improvement of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behavior of
           lost popul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type 2;Diabetes mellitus;Comprehensive control;Clinical indicators;Real world
           data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风险随生存期延长而升高,近三                          1 资料与方法
           分之一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                          1.1 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 选取自 2017 年起,武侯区
           管疾病(ASCVD),包括心肌梗死(MI)、不稳定性                          逐步将基层医疗信息业务系统〔如临床诊疗信息系统
           心绞痛、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糖尿病还增加了微血管                            (HI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等〕数据,通过唯一
           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眼睛、神经和足部疾病,并且是                            的身份证信息,绑定在签约患者健康管理系统(EPM)
           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最常见发病原因之一。最新的                           中的 13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样本区。将样本区通过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                       EPM 绑定的 T2DM 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作为本研究数
           关于《高血糖管理的共识指南》                [1] 、《ADA 的糖尿         据。在样本区数据中以“签约服务包类型为 T2DM 患者
           病诊疗标准 2020》     [2] 、《以人为中心的 2 型糖尿病初                健康管理服务包”为关键字段确定研究对象,即是否签
           级保健模式》      [3] ,以及中国的《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                    约 T2DM 服务 A 包”中数据结果为“是”的人群作为
           管理指南(2018)》       [4]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本研究对象。
           (2017 年版)》    [5] 均提出全面、多因素的治疗方案,                   1.2 数据可行性和质量评估 主要研究变量 - 患者“2
           并扩大到监测和处理患者整个生命周期的连续风险,对                            型糖尿病”辨识标签,及主要研究结局信息 HbA 1c 、
           于减少糖尿病相关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国内                            LDL-C、血压均可以通过该居民健康档案在相应的业务
           有少量针对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综合临床控制达                         系统中进行提取,无缺失变量。数据准确性、完整性、
           标率方面的研究       [6-9] ,但各研究选择的指标不尽相同,                 可溯源性高。其中 HbA 1c 、LDL-C 直接来源于实验室检
           且尚未发现避开直接接触患者、医生进行数据收集的同                            查系统自动抓取,可靠性高;血压记录渠道包括随访、
           类真实世界数据横断面研究和相关文献。美国加州大学                            门诊记录、患者年检表,记录方式包括例工录入和血压
           STEVEN 教授等    [6] 的研究发现,在报告糖尿病患者临                   测量一体机自动记录等多种方式,以例工录入为主。
           床控制达标率上,随机对照试验(RCT)与医保赔付真                           1.3 异常数据处理方式 若实验室检查指标缺失,则
           实世界数据存在差异,糖尿病患者糖化控制水平的流行                            判断未进行该项检查,即检查脱落。26 625 例患者数据
           趋势与 RCT 普遍报告的有利结果形成鲜明对比,所以                          中,跨机构重复 122 例,以最后一次记录值认定所在机
           RCT 结论可否推断到现实生活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                           构后删除前序数据。去重后共收集 26 503 例患者数据,
           问题。                                                 整理发现 2 例患者编号对应的机构信息缺失,对该 2 例
               谨慎而周密的真实世界研究设计可以产出高质量的                          患者数据进行整体删除,剩余 26 501 例患者数据进行
           真实世界证据(real world evidence,RWE)。本研究参                分析。
           考真实世界研究的等级要求            [7], 通过严谨的真实世界数             1.4 观察指标及定义 以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为数据提
           据收集和数据质量评估,对样本区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                            取时间,观察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近一
           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 T2DM 例群临床指标信                         次 HbA 1c 、LDL-C 和血压(即 3B 综合指标)记录日期。
           息,参考纪立农教授         [8-9] 采用的综合临床指标〔糖化血               根据《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                 [4]  、《中
           红蛋白(HbA 1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                     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              [5] ,HbA 1c 、
           压(BP)〕 临床控制达标率,按不同检查检验随访期                           LDL-C 检查正常的患者,应至少半年监测一次,血压
           进行分析和对比,以呈现真实世界条件和例群结构下,                            应 3 个月监测一次。故有效随访期为:HbA 1c 、LDL-C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日常业务工作对 T2DM 例群的综                         记录日期在数据提取时间前 6 个月内,血压值记录在数
           合控制水平。一方面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                            据提取前 3 个月内;临床控制达标为:HbA 1c <7.0%、
           病控制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在考核、设置群体管理目                             LDL-C<2.6 mmol/L、BP<130/80 mm Hg(1 mm Hg
           标、改进群体性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方式等方面提供                            =0.133 kPa);3B 综合达标率指 HbA 1c 、LDL-C 和 BP
           依据,评估在真实世界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的健康管                            同时达标。将记录时间对应为签约家庭医生的随访时间,
           理结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探索真实世界数据的应用质                            有效随访期外的记录为未进行有效随访。记录患者有效
           量和可行性提供参考。                                          随访期、有效随访期外 1 年内、有效随访期外 1 年以上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