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4
P. 57
·43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论著·
甘肃省急性病患者家庭用药合理性
和药品可及性调查研究
扫描二维码
1
1
1
3*
1
1
2
曹瑾 ,张铭 ,赵俊贤 ,赵帅翔 ,吕萌 ,赵思雅 ,胡明 ,王晓辉 1* 查看原文
【摘要】 背景 急性病患者常自我用药,易导致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增加。新医改多重政策实施背景下,
针对急性病患者家庭用药合理性和药品可及性的调查研究较少,且已有的调查研究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目的 了
解甘肃省急性病患者家庭用药合理性和药品可及性现况,为规范甘肃省急性病患者家庭用药行为,提高其用药合理性
和药品可及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可及性及药品使用情况入户调查指南》,拟定
调查问卷。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于 2018 年 6—12 月选取甘肃省 5 市共 1 080 户家庭作为调查户,采用自
设问卷对过去 2 周家庭成员患急性病情况、因患急性病服药情况及相关药品可及性状况等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
行分析。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急性病患者患急性病情况、药品地理可及性、药品可获得性与其服用药品、抗菌药
物数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问卷 1 08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 071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9.17%。调查结果显示,
389 户(36.32%)家庭过去两周有急性病患者。本研究选取每户中年龄最小的急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共纳入急性病患
者 389 例。其中 350 例(89.97%)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5 例(91.26%)因患急性病产生就诊或购药行为,355 例(91.26%)
因患急性病服药。因患急性病服药的调查对象中,279 例(78.59%)存在联合用药,93 例(26.20%)同时服用≥ 4 种药品,
151 例(42.54%)服用了抗菌药物。151 例因急性病共使用 168 例次抗菌药物,其中 133 例次(79.17%)来自医生推荐,
136 例次(80.95%)为 β- 内酰胺类药物。药品可及性方面,334 例(85.86%)急性病患者 15 min 以内能够到达最近
的医疗服务机构;分别有 354 例(91.00%)、329 例(84.58%)急性病患者认为其所需药品能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店购得。
355 例因患急性病服药的调查对象中,349 例(98.31%)有医保,其中仅有 64 例(18.34%)急性病药品费用医保予以报销;
42 例(11.83%)急性病药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 >20%。城、乡急性病患者就诊或购药渠道分布、抗菌药物使
用类型、15 min 以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机构者占比、所需药品能够在药店购得者占比、急性病药品费用医保予
以报销者占比、急性病药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 >20% 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秩相关分
析结果显示,所需药品能否在药店购得与急性病患者服用药品数量呈正相关(r s =0.145,P<0.05)。结论 甘肃省急性
病患者药品可及性较好,但存在联合用药情况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和急性病药品费用获医保报销者比例偏低等问题,
且城、乡急性病患者在药品可及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建议相关部门重视对城、乡居民的合理用药知识与医保基本知
识的普及,并通过提升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力度,最终规范居民的自我用药行为。
【关键词】 急性病;家庭用药;合理性;可及性;甘肃
【中图分类号】 R 459.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82
曹瑾,张铭,赵俊贤,等. 甘肃省急性病患者家庭用药合理性和药品可及性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4):
438-444,452.[www.chinagp.net]
CAO J,ZHANG M,ZHAO J X,et al. Acces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in-home self-medication among acute disease
patients in Gansu Province:a household survey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2,25(4):438-444,452.
Acces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In-home Self-medication among Acute Disease Patients in Gansu Province:a
1
1
2
1
1
1
Household Survey CAO Jin ,ZHANG Ming ,ZHAO Junxian ,ZHAO Shuaixiang ,LYU Meng ,ZHAO Siya ,HU
3*
Ming ,WANG Xiaohui 1*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2.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hild Health and Disorders/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4,Chin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3170)
1.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400014 重庆市,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
属儿童医院 3.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
通信作者:王晓辉,讲师,硕士生导师;E-mail:wangxiaohui@lzu.edu.cn 胡明,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huming@scu.edu.cn
本文数字出版日期: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