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1
P. 11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239·


                                                                                                    2
           2.4.1.2 LVEDD  共 6 项 研 究 [9-11,13-15]  报 告 LVEDD,849  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异质性较小(P=0.73,I =0%),采用
           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异质性较小(P=0.49,                        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 CO 效果优于对照组,
           2
           I =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 LVEDD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MD=-0.44,95%CI(-0.62,-0.25),
           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71,95%CI(4.82,                P<0.05〕,见图 8。
           6.61),P<0.05〕,见图 5。                                 2.4.2 心力衰竭标志物指标
           2.4.1.3 LAEDD 共 3 项研究 [9,13-14] 报告 LAEDD,571 例患者。   2.4.2.1 NT-proBNP 共 3 项研究 [9,12,15] 报告 NT-proBNP,
                                                 2
           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异质性较小(P=0.79,I =0%),采                    313 例患者。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异质性较大(P<0.05,
                                                               2
           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 LAEDD 效果优于对                      I =9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 NT-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62,95%CI(5.36,7.88),               proBNP 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87,
           P<0.05〕,见图 6。                                       95%CI(1.77,3.97),P<0.05〕,见图 9。
           2.4.1.4 LVESD 共 3 项研究 [8,10,15] 报告 LVESD,308 例患者。   2.4.3 内皮功能指标
                                                  2
           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异质性较小(P=0.14,I =48%),                    2.4.3.1 ET-1 共 4 项研究 [9-11,15] 报告 ET-1,361 例患者。
                                                                                                       2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 LVESD 效果优于                      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异质性较小(P=0.78,I =0%),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15,95%CI(1.84,4.46),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试验组改善 ET-1 效果优于
           P<0.05〕,见图 7。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8.32,95%CI(23.95,
           2.4.1.5 CO 共 3 项研究  [10-11,15] 报告 CO,278 例患者。异      32.68),P<0.05〕,见图 10。

                                                   表 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luded RCTs
             第一     发表时     样本量(例)        平均年龄(岁)                     干预措施                 疗程       结局指标
             作者     间(年) 试验组 /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胡威 [8]   2018      50/50    63.6±5.2  63.2±5.5  常规治疗 + 酒石酸美托洛尔 常规治疗 + 酒石        30 d  ①②③⑧⑨⑩
                                                         片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酸美托洛尔片
           华翠娥  [9]  2017      42/41   63.1±14.3  62.7±14.2  常规治疗 + 盐酸曲美他嗪片 常规治疗 + 盐酸       4周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曲美他嗪片
            金慧 [10]  2016      52/52    58.8±3.7  58.5 ± 4.2  常规治疗 + 前列地尔 + 大株 常规治疗 + 前列    10 d  ①②③⑥⑧⑩
                                                         红景天注射液               地尔
           赖晓菁  [11]  2019     35/35    55.4±5.1  56.5±4.9  常规治疗 + 前列地尔 + 大株 常规治疗 + 前列      28 d  ①②③⑥
                                                         红景天注射液               地尔
           王冬松  [12]  2018     63/63   68.2±10.0  68.8±10.2  常规治疗 + 左卡尼汀 + 大株 常规治疗 + 左卡     10 d   ①②⑤
                                                         红景天注射液               尼汀
           许文元  [13]  2019     40/40    58.2±6.5  57.47±6.3  常规治疗 + 盐酸曲美他嗪片 常规治疗 + 盐酸       4周    ①②③④⑤⑧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曲美他嗪片
                                                         常规治疗 + 盐酸曲美他嗪片 常规治疗 + 盐酸           1个
               [14]
            张妍       2018     204/204   63.4±5.7  70.2±10.8                                        ①②③④⑧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曲美他嗪片         月
           张志亮  [15]  2020     52/52    55.3±8.4  57.0±9.0  常规治疗 + 前列地尔 + 大株 常规治疗 + 前列      20 d  ①②③⑤⑥⑩
                                                         红景天注射液               地尔
              注:①表示临床总有效率,②表示左心室射血分数,③表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④表示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⑤表示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
           ⑥表示内皮素,⑦表示去甲肾上腺素,⑧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⑨表示 6 min 步行试验,⑩表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表示肿瘤坏死因子 α,
            表示超敏 C- 反应蛋白, 表示血清一氧化碳, 表示血清一氧化氮, 表示血小板聚集率, 表示心脏每搏输出量

                                                  表 2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Table 2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of the included RCTs
                    发表时                                                          结局数据                      其他
            第一作者           随机方法     分配隐藏      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研究结局盲法评价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间(年)                                                          的完整性                      偏倚
            胡威 [8]  2018  随机数字表法    未分配隐藏    未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没有进行结局盲法评价      结局数据完整     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未提及
           华翠娥  [9]  2017   未提及     未分配隐藏    未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没有进行结局盲法评价      结局数据完整     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未提及
            金慧 [10]  2016  随机数字表法   未分配隐藏    未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没有进行结局盲法评价      结局数据完整     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未提及
           赖晓菁  [11]  2019  随机数字表法  未分配隐藏    未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没有进行结局盲法评价      结局数据完整     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未提及
           王冬松  [12]  2018  随机数字表法  未分配隐藏    未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没有进行结局盲法评价      结局数据完整     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未提及
           许文元  [13]  2019  未提及     未分配隐藏    未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没有进行结局盲法评价      结局数据完整     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未提及
            张妍 [14]  2018  随机数字表法   未分配隐藏          双盲          没有进行结局盲法评价      结局数据完整     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未提及
           张志亮  [15]  2020  未提及     未分配隐藏    未对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       没有进行结局盲法评价      结局数据完整     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未提及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