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2022-32-中国全科医学
P. 10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4069·


           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合组治疗满意度高于线上                         畸形,且 AIS 患者中躯干失衡的比例也较高,脊柱冠
           组和线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状位的失衡常会影响侧凸弯弧的进展                [10] 。本研究 3 种
           3 讨论                                                方式进行特定 PSSE 治疗均可有效改善轻度 AIS 患者主
               AIS 是青少年中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病早期从外观                        弯 Cobb 角,防止弯弧进展。但线上组在改善侧凸主弯
           看并不明显,易被忽略,且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                            角度方面要小于结合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单纯
           期,骨骼发育迅速,具有较高的恶化风险。所以早期的                            远程康复治疗的局限性,即无治疗师给予 AIS 患者本体
           预防与筛查极为重要,一旦确诊为 AIS,应及早进行干                          感觉刺激,患者无法切实感受到治疗师的接触性指导。
           预,防止侧凸进一步加重。根据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                            AIS 患者矢状面常伴有 TK、LL 等脊柱生理曲度异常的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 的 报 告 [1] ,AIS 患   现象,研究显示,胸弯的 AIS 患者其后凸异常多表现为
           者不同程度的侧凸弯弧角度,其治疗方案不尽相同,包                            TK 减小  [20-21] ,即“平背畸形”,这是 AIS 患者常见的
           括保守治疗、支具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1,19] 。尽管现代        矢状位畸形。本研究三组患者治疗后 TK 均明显增加,
           支具治疗与手术治疗技术非常成熟,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而干预结束后 LL 与 SS 均有所降低,出现这种结果的可
           性,如支具治疗时长期佩戴支具可能导致皮肤压疮、疼                            能原因是躯体为了维持脊柱整体平衡性与稳定性,腰椎
           痛及影响正常活动等,进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导致支                            及骨盆发生了代偿性的改变。AIS 患者在水平面的畸形
           具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则存在手术费用高、有潜                            主要是椎体的轴向旋转,表现为肋部隆起或剃刀背,这
           在并发症风险等问题。AIS 发病较为隐匿,AIS 弯弧处                        些异常表现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严重者还会
           于轻度时期即应开始干预。本研究通过对轻度 AIS 患者                         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社交障碍                  [22] 。本研究
           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以期更好地                            在体态上采用 ATR 评估水平面的旋转,采用 Raimondi
           服务于临床。                                              值评估影像学中椎体的旋转程度。结果显示,以远程康
               AIS 在影像学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冠状位上的侧弯                        复联合门诊治疗的方式进行特定 PSSE 治疗,其在患者

                                        表 5 三组治疗前后顶椎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比较( ±s)
             Table 5 Comparison of electromyographic indices of paravertebral muscle surface of parietal vertebra between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凸侧 MAR                        凹侧 MAR                   双侧 RMSR(100%MVIC)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配对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配对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配对 值  P 值
            线上组    18   6.08±0.46  6.48±0.37  -0.680  0.501  4.77±0.55  6.20±0.43  -2.047  0.048  1.37±0.12  1.08±0.08  2.069  0.046
            结合组    20   6.42±0.74  6.98±0.57  -0.595  0.555  3.99±0.47  7.87±0.46 a  -3.611  0.001  1.50±0.12  1.11±0.06  2.826  0.007
            线下组    20   5.59±0.40  6.06±0.34  -0.891  0.378  4.38±0.28  7.50±0.35 a  -2.510  0.016  1.37±0.12  1.05±0.07  2.348  0.024
             F 值         0.582   1.119                 0.777   4.354                 0.376   0.185
             P 值         0.562   0.334                 0.465   0.018                 0.688   0.831
                                                                   a
              注:MAR= 肌肉激活率,RMSR= 均方根肌电值比值,MVIC= 量大等长收缩; 表示与线上组训练后比较 P<0.05
                                             表 6 三组治疗前后 SRS-22 量表评分比较( ±s,分)
                                  Table 6 Comparison of SRS-22 scores among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功能活动                                        疼痛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配对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配对 值   P 值
             线上组       18     22.67±0.42  22.94±0.34   -0.515   0.610   22.94±0.25   23.11±0.27  -.457   0.651
             结合组       20     22.05±0.29  22.15±0.33   -0.224   0.824    23.15±0.2   23.35±0.24  -0.556  0.581
             线下组       20     22.25±0.47  22.85±2.13   -1.085   0.285   23.10±0.27   23.20±0.27  -0.263  0.794
              F 值               0.598       1.837                         0.161        0.215
              P 值               0.553       0.169                         0.852        0.807

                                      自我形象                                   心理健康
               组别                                                                                    治疗满意度
                          治疗前        治疗后       t 配对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配对 值  P 值
              线上组       19.94±0.46  21.50±0.47  -2.373  0.023  21.00±0.28  22.50±0.32  -3.554  0.001  7.28±1.02
              结合组       19.45±0.32  21.10±0.23  -4.196  0.000  20.60±0.44  22.15±0.29  -2.944  0.006  8.05±1.10 a
              线下组       20.50±0.44  21.75±0.39 a  -2.115  0.041  21.70±0.29  23.00±0.25  -3.380  0.002  6.90±0.97 b
               F 值        1.697       0.820                      2.639       2.305                     6.459
               P 值        0.193       0.446                      0.080       0.109                     0.003
                                     b
                 a
              注: 表示与线上组比较 P<0.05, 表示与结合组比较 P<0.05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