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2022-25-中国全科医学
P. 77
·314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轮问卷均于 1 个月内完成发放和回收,相邻 2 轮问卷发 初始概念见表 2。
放的时间间隔为 1 个月。 2.1.3 关联式编码结果 将开放式编码阶段获得的 2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 个初始范畴(对“人员配备”“功能与职责”两大初始
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计 范畴及与其相对应的初始概念进行细化后,初始范畴数
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专家的积极系数通过有效问 增至 29 个)进行关联式编码,共得到 13 个附属范畴,
卷回收率来反映。判断依据由判断系数表示,各判断 见表 3。
依据(理论分析、工作经验、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直观感 2.1.4 选择性编码结果 本研究的核心范畴是“发热哨
觉)影响程度赋分相加即为该名专家的判断系数。熟悉 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围绕此核心范畴,深
程度由熟悉系数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由权威系数来 入分析关联式编码阶段所产生的 13 个附属范畴,发现
表示,权威系数 =(熟悉系数 + 判断系数)/2。权威系 功能和职责、诊室设置要求、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和工
数≥ 0.7,即可认为研究结果较为可靠。专家意见的集 作规范是构成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五大元
中程度采用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 素,见表 3。
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通过 CV 表示 [8] 。专家意见的协 2.1.5 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未发现新的初
调程度用 Kendall's W 系数来表示,Kendall's W 系数越 始范畴和初始概念,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已
大说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 [9-10] 。通过运用 yaahp 构 初步构建完备。初步构建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
造层次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检验 体系由 5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29 个三级指标
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CR 组成,见表 3。
值)<0.100 0 时,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以 2.2 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函询结果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12 名专家中,女 8 名
2 结果 (66.7%); 年 龄 为 30~45 岁 者 6 名(50.0%),
2.1 基于扎根理论的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45~60 岁者 6 名(50.0%);8 名(66.7%)最高学历
初步构建结果 为研究生(其中 5 名为博士研究生,3 名为硕士研究生);
2.1.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共纳入访谈对象 10 名。其 12 名专家均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 名(50.0%)
中男 3 名,女 7 名;年龄 33~50 岁,平均年龄(40.3±5.2) 为发热哨点诊室管理者,5 名为(41.7%)高校教师;7
岁;8 名学历为本科;8 名社区工作年限≥ 5 年。受访 名(58.3%)专业领域为卫生政策与管理;7 名(58.3%)
者的基本情况见表 1。 专业工作年限 >15 年。函询专家基本情况具体见表 4。
2.1.2 开放式编码结果 经过多次的比较、合并,剔除 2.2.2 专家的积极系数 第 1 轮专家函询发放问卷 12
出现频次 <2 次的初始概念,最终共抽象出 36 个初始概 份,回收有效问卷 1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100.0%;
念,形成了 23 个初始范畴。初始范畴及与其相对应的 第 2 轮专家函询发放问卷 12 份,回收有效问卷 12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100.0%。
表 1 受访者基本情况 2.2.3 专家的权威程度和协调程度 两轮专家函询专
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s
家的判断依据为 0.88、熟悉程度为 0.75、权威系数为
年龄 社区工作年
编号 性别 学历 职务 0.81。第 1、2 轮专家函询的 Kendall's W 系数分别为
(岁) 限(年)
2
2
1 a 男 35 本科 医师 4 0.265(χ =163.768,P<0.001)、0.320(χ =130.323,
2 a 男 42 本科 医师 5 P<0.001)。
3 a 女 33 本科 护士 4 2.2.4 指标筛选过程
4 a 女 41 本科 护士长 5 2.2.4.1 第 1 轮专家函询结果 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
5 a 女 43 大专 护士长 6 均数为 4.67~4.92 分,CV 为 0.06~0.14;二级指标的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全面负责发 要性赋值均数为 4.33~4.83 分,CV 为 0.08~0.15;三级
6 男 50 本科 12
热哨点诊室日常运行工作)
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 4.15~4.89 分,CV 为 0.09~0.22。
医务科长(负责发热哨点诊室日常诊疗
7 女 36 本科 5 9 名专家针对 8 项指标给出了 11 条修订意见。根据指
管理工作,以及人员协调与工作安排)
总护士长(负责发热哨点诊室院感防控、 标筛选标准、专家函询及研究小组讨论结果,对指标进
8 女 36 本科 7
消毒、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行补充、删减和修改。(1)删除三级指标 5 个:转运
医教科长(负责联系上级卫生部门,配
9 女 43 本科 10 流程、跟踪与随访、宣传栏、功能与任务执行、主动引
合完成发热患者转运工作)
导就诊。(2)修改三级指标 2 个:将“人员配备”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全面负责发
10 女 44 大专 12
热哨点诊室日常运行工作) 改为“联合团队人员配备”,将“流行病学调查”修改
a
注: 表示按照针对医务人员拟定的访谈提纲对其进行访谈 为“发热患者筛查”。(3)新增 1 个 3 级指标: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