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2022-25-中国全科医学
P. 7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3147·
表 2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
Table 2 Open coding categorization
编号 初始范畴 代表性的原始语句(初始概念)
1 发热患者跟踪管理 采用公安系统提供的身份识别系统精准开展信息登记工作(身份识别验证系统)
2 主动引导就诊 预约就诊是疫情防控期间比较合适的方式(预约平台引导)
诊室内安置了电子屏幕,用于滚动播放宣教内容(健康宣教引导)
3 流行病学调查 候诊区护士兼任预检和流行病学史调查工作(外出史、接触史、活动轨迹、潜伏期的评估)
4 闭环管理 通过严格执行“筛查—报告—转运”流程,打造发热哨点诊室与发热门诊之间的闭环(及时隔离与点对点的转
运工作)
5 医护人员资质 我中心由 2 名接受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高年资全科主治医师承担发热哨点诊室工作(症状鉴别诊断)
6 成立质控管理小组 按照市卫健委文件要求,发热哨点诊室要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还要明确各部门分工(成立质控小组)
7 完整的会诊模式 转诊之前,医联体专家与发热哨点诊室医生、内部专家组实时连线,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远程会诊)
8 监督与培训 发热哨点诊室学习及培训制度(培训制度)
消毒隔离操作及诊疗规范的培训(规范化培训)
接受过培训的全科医生轮流坐诊(规范化培训)
除了接受来自市、区卫生监督部门的督导,医务科、护理部要定期对发热哨点诊室进行督导检查(卫生部门督导)
9 转诊流程 转诊工作由卫健委统筹协调(负责转诊调度的机构)
医联体单位通知转诊之前,我们会告知发热患者,建议他做个核酸、做个 CT(转诊前患者隔离与转诊告知)
护士预检—流行病学史调查—医生检查复核—转诊(转诊流程与规范)
10 信息登记与检测 采用公安系统提供的身份识别系统精准开展信息登记工作(信息准确性)
我们诊室有 4 本登记本,对发热患者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及时网络直报)
11 诊室规范化设置 我们中心按照市卫健委的文件要求,根据房屋的实际使用情况,建成位置、面积、设备、人员、防护、运行和
管理均符合要求的发热哨点诊室;尽量使诊室符合“三区两通道”要求(位置、面积、设备、人员、防护、运行)
12 基本设施设置 诊疗台、诊疗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室设备,一次性压舌板等诊疗检查设备,以及医疗废弃物桶、快速手消
毒设施等(基本设施配置)
13 人员配备 按照市卫健委文件要求,发热哨点诊室成立了工作小组(行政管理人员)
我们对全科医生和专职护士进行了培训,采用全科医生轮流坐诊制,开展医联体内专家线上会诊(医护人员、
联合团队、线上会诊)
14 就诊流程 制定与落实发热患者就诊制度及流程,并让流程上墙(就诊流程规范化)
15 随访 对转诊的发热患者也会进行随访,多采取电话随访的形式,询问患者及其家人目前的健康状况(转运后随访)
对于病因明确的发热患者,向其发放告知书,并定期对其进行电话随访(未转运患者的随访)
发热哨点诊室的专职护士会定期对病因明确的发热患者进行随访(随访)
16 健康宣教 诊室内安置了电子屏幕,用于滚动播放疾病健康宣教内容(疫情防控宣传)
通过家庭医生团队向社区居民宣传介绍发热哨点诊室的功能定位及运行方式(信息互动和宣教)
17 防护用品储备 上级卫生部门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储备 3~4 个月的疫情防控物资,我们发热哨点诊室所要消耗的疫情防控物
资也包含在其中(应急物资储备充分)
18 诊室隔离与消毒 在等待转运期间,患者转移至隔离区内休息等候(独立的负压隔离区域);待患者转运后,发热哨点诊室专业
人员将对诊室进行终末消毒(院感防控规范)
19 功能与职责 发热哨点诊室现在主要负责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排查、登记、管理、流调、隔离、转诊、随访、跟踪管理等(发
热哨点诊室的功能和职责)
20 标志标识 上海市统一制定和设计了“发热哨点诊室”的标识牌,专门用于引导发热患者抵达发热哨点诊室(统一标识牌)
21 处置方式 对于病因明确的发热患者,我们会安排其进入全科门诊接受后续治疗(对病因明确发热患者的处理)
对于需要接受进一步诊断的疑似患者,则会对其进行转诊(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处理)
将发热患者转诊至发热门诊后,发热哨点诊室与门诊保持信息联动(信息联动)
22 医务人员防护 目前发热哨点诊室的医务人员采用的是二级防护措施:穿隔离服、防护鞋套,戴护目镜、N95 口罩、乳胶手套、
防护面罩等(二级防护措施)
23 管理制度 制定发热哨点诊室工作制度、就诊流程、岗位职责、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工作守则等,并让其统一上墙(诊
室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转诊。 专家函询,最终构建了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2.2.4.2 第 2 轮专家函询结果 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 该评价指标体系由 5 个一级指标、13 个二级指标及 25
均数为 4.67~4.92 分,CV 为 0.06~0.14;二级指标的重 个三级指标构成。5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功能和职责”“诊
要性赋值均数为 4.33~4.83 分,CV 为 0.08~0.15;三级 室设置要求”“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工作规范”,
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 4.25~4.92 分,CV 为 0.06~0.19。 其权重依次为 0.033 7、0.056 4、0.392 6、0.377 8、0.139 5。
第 2 轮专家函询中,没有专家提出意见。 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级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各
2.3 确立发热哨点诊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两轮 层级指标的 CR 值分别为 0.056 5、0.032 5、0.042 4,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