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1
P. 8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1359·


           用中药均来自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两组治疗时间均为                            善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3] ,
           3 周。                                                改善的标准为中医证候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1.7 观察指标                                            ≥ 30%;无效标准为中医证候均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
           1.7.1 基线资料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急性心                         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 <30%。
           肌梗死类型(ST 段抬高型 / 非 ST 段抬高型)、是否行                      1.7.4 安全性指标 (1)肝肾功能;(2)治疗期间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用药情况。                               现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出血等;
           1.7.2 主要疗效指标 依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与躯                         (3)治疗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体化症状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              [12] 中推荐的汉密尔顿           1.8 观察时间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均在入院第 2 天
           抑郁量表 -17(HAMD-17)对患者进行评分,若总分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IL-6 和 IL-8,同时评价 HAMD-
           ≥ 8 分,则认为存在抑郁状态。                                    17 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 1 周后(±2)d 再次检
           1.7.3 次要疗效指标 (1)血清 IL-6 水平;(2)血                     测血清 IL-6 和 IL-8,治疗 3 周后评价 HAMD-17 评分、
           清 IL-8 水平;(3)心绞痛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                        心绞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
           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3] ,从心绞痛发作次数(无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心绞痛发作为 0 分;发作 1~5 次为 2 分;发作 6~10 次                  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内
           为 4 分;发作 10 次以上为 6 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无心绞痛发作为 0 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5 min 为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P 25 ,P 75 )表示,组
           2 分;5 min<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10 min 为 4 分;每次                内比较采用配对非参数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两组
           发作持续时间 >10 min 为 6 分)、疼痛程度(无心绞痛                     间比较采用独立非参数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计数
                                                                                                2
           发作为 0 分;疼痛无需特殊处理为 2 分;需含服硝酸甘                        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以 P<0.05
           油且疼痛缓解为 4 分;含服硝酸甘油疼痛无缓解为 6 分)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和硝酸甘油使用量(未使用硝酸甘油为 0 分;共计使用                          2 结果
           硝酸甘油 1~5 片为 2 分;共计使用硝酸甘油 6~10 片为                    2.1 基线资料 两组年龄、性别、急性心肌梗死类型、
           4 分;共计使用硝酸甘油 10 片以上为 6 分)4 个方面对                     行 PCI 情况以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绞痛发作严重程度进行评分,4 项总                           (P>0.05)。见表 1。
           分即为心绞痛积分。(4)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                            2.2 主要疗效指标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13] ,将患者中医证          2.2.1 HAMD-17 评分 对照组治疗前、后 HAMD-17
           候(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心悸、乏力、畏寒、腰膝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
           酸软、自汗、不寐、舌象、脉象)分为无、轻度、中度、                           疗后 HAMD-17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重度 4 个等级,分别记为 0 分、2 分、4 分、6 分,所                     (P<0.05)。治疗前、后试验组 HAMD-17 评分与对照
           有中医证候总分即为中医证候积分。(5)中医证候改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年龄       性别〔n(%)〕        急性心肌梗死〔n(%)〕          行 PCI   使用阿司匹     使用 P2Y12  使用低分
              组别     例数                                                                      受体抑制剂      子肝素
                         ( ±s, 岁)    男性      女性     ST 段抬高型 非 ST 段抬高型     〔n(%)〕 林〔n(%)〕     〔n(%)〕 〔n(%)〕
             对照组     22   71.0±12.9  15(68.2) 7(31.8)  10(45.5)  12(54.6)  15(68.2)  22(100)  22(100.0)  17(77.3)
             试验组     22   68.2±14.8  11(50.0) 11(50.0)  6(27.3)  16(72.7)  14(63.6)  22(100)  22(100.0)  15(68.2)
             2
           χ (t)值           0.663 a      1.504              1.571           0.101    0.000     0.000     0.458
              P 值           0.511        0.220              0.210           0.750    1.000     1.000     0.498
                      使用 β 受体阻    使用他汀类药 使用中剂量他 使用高剂量他 使用依折麦布                  使用 ACEI/   使用 CCB    使用硝酸酯类
              组别
                     滞剂〔n(%)〕 物〔n(%)〕 汀〔n(%)〕 汀〔n(%)〕              〔n(%)〕    ARB〔n(%)〕 〔n(%)〕      药物〔n(%)〕
             对照组       20(90.9)   22(100.0)  20(90.9)    2(9.1)     6(27.3)    12(54.5)   11(50.0)   13(59.1)
             试验组       21(95.5)   22(100.0)  19(86.4)    3(13.6)    4(18.2)    14(63.6)   11(50.0)   10(45.5)
              2
            χ (t)值       0.358       0.000     0.226      0.226      0.518       0.376      0.000      0.820
              P 值        0.550       1.000     0.635      0.635      0.472       0.540      1.000      0.365
                 a
              注: 表示 t 值;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CEI/AR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CCB=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