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1
P. 17
·14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助于判断其病情、指导治疗以及观察预后。近期的一 望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生物标志物新的重要来源。但
项研究显示,肺囊性纤维化(CF)患者 EBC 中的硝 目前 EBC 的收集、检测方法以及其中各生物标志物
酸盐水平低于健康受试者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31] , 的参考范围仍没有统一标准,故难以应用于临床。
所以 EBC 中硝酸盐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 考虑到 EBC 中不同生物标志物受影响的因素以及对
性。目前对 EBC 中亚硝酸盐水平的研究虽然不足, 收集、检测条件要求的差异,目前应针对 EBC 中常
然而其在 EBC 中水平相对稳定的特性可能更利于准 用生物标志物的特性建立个体化的收集、检测规范,
确检测,因此其存在于 EBC 中的机理及是否与机体 以便其能具备更加可靠的临床意义。
病情变化存在相关性,值得临床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3.3 EBC 检测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更加灵敏的检测
2.3.2 ET-1 ET-1 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受刺激后产生 方法的应用以及对 EBC 中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
的一种多肽激素,其具有强大的持续性血管收缩作 EBC 检测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
用。巫翠华等 [32] 研究提出,检测 EBC 中 ET-1 水 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随着对 EBC 检测的深入研
平的变化可作为辅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究,将扩大临床对呼吸系统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理
合征(OSAHS)病情分级和检测病情进展的重要指 解,也可为护理点监测的发展提供方向 [1] 。目前很
标,有望通过监测 OSAHS 患者治疗前后晨起 EBC 中 难仅通过单一的生物标志物来反映疾病进展或监测
ET-1 的动态水平来评估治疗效果。孙旺远等 [22] 研 疾病的病理过程,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生物网络
究表明,检测 EBC 中 ET-1 水平对肺癌的诊断、病 中许多细胞和分子机制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异质的
情判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陈琳 过程 [35] 。EBC 检测有可能揭示气道中更微妙的变
等 [33] 研究指出,测定 EBC 中 ET-1 有助于非小细胞 化,尽管尚不清楚 EBC 中的生物标志物是否会比传
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监测患者 EBC 中 ET-1 的 统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痰培养)或肺部诊断(如
诊断价值比较高。李琪等 [34] 研究提出,检测 EBC 肺功能检查、X 线胸片)更早提示疾病的变化,但其
中 ET-1 有助于发现肺癌远处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 存在的优势依旧不容忽视。总之,EBC 检测具有极
案。总之,通过检测 EBC 中 ET-1 水平有助于肺癌 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在未来临床中的地位有望与血、
的诊疗,目前针对 ET-1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肺癌方面, 尿常规并驾齐驱。
有关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仍有待丰富。 3.4 EBC 检测有望应用于中医临床诊疗 中医临床
3 展望 诊疗多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随着科学技术
3.1 EBC 检测受多种因素干扰 目前 EBC 在收集、 的发展,现代科学仪器 / 技术方法也逐渐用以辅助中
检测过程中主要会受到以下几种因素影响:(1)受 医临床诊疗,成为传统“四诊”的延伸。而 EBC 检
试者自身状况,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食物、药物、 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和中医的望诊相结合,例如舌质
运动;(2)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昼夜变化、温 红、苔黄、面赤,可能提示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活跃;
度、湿度;(3)设备因素,如冷却技术、冷凝器设 舌质淡、苔薄、面色晦暗,可能提示患者体内氧化
备形状、冷凝器涂层材料,冷凝器表面积、冷凝温度, 应激反应活跃等。治疗一段时间后,随着患者舌象、
目前经常使用的 EBC 设备大多是自制的(主要包括 面色的改变,可以检测患者 EBC 中相关生物标志物
一次性呼吸适配器、管道和冰 / 干冰),也有使用商 水平的变化,初步验证临床判断的准确性,并对中
用设备〔常用商用设备有ECoScreen Ⅰ/Ⅱ(Carefusion, 医临床疗效做出进一步的评价。EBC 检测与中医望
Europe),ECoScreen Turbo(Carefusion,Europe), 诊的关联强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RTube(Respiratory Research,United States),RTube 综上所述,EBC 检测是一种方式新颖且很有前
Vent(Respiratory Research,United States),ALFA 途的技术,随着 EBC 收集、检测方法的日渐规范及
[4]
(Respiratory Research,United States) 〕进行测试的 ; EBC 中生物标志物数据库的逐步完善,其在临床诊
(4)收集程序,如单位时间内呼气量、呼气方式、 疗中的实用性将大幅提高。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
呼气时间;(5)储存因素,如储存温度、储存材料、 入,EBC 检测有望与现有的临床诊疗方法相结合,
储存时间;(6)数据分析,如不同的相关分析参数 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特别是在呼
在分析同一组样本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吸系统疾病诊疗中,其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EBC 收集、检测规范亟需完善 EBC 检测享有 作者贡献:徐百川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资料
“生化肺功能”的美誉,根据目前研究进展,其有 收集整理、撰写论文;李艺婷进行文章的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