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1
P. 12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249·


           DSWPD 主要与昼夜节律的显著延迟、较慢的睡眠稳态驱动                        带信号使昼夜节律前移或后移,这些信号被称为“授时因子”,
           力积累有关    [11] 。研究表明 tau 蛋白的异常也可能是其发病机               其中光线是最强大的授时因子           [25] 。而 SCN 对光高度敏感,
           制之一,tau 蛋白越多,昼夜节律延迟的趋势就会增加,患者                       不仅能够接受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直接投射,产生褪黑素及调
           的睡眠时间也随之延迟;并且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基因型                          节昼夜节律,还可以增强人体警觉性,通过对光照的反应使
           差异与 tau 蛋白和昼夜节律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 hPer3 基                   昼夜节律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          [26] ,并调节个体的心律、核心
           因多态性,此外,hPer1、hPer2 和 hCLOCK 基因多态性也与                体温、内分泌功能、警觉性等多种生理功能               [27] 。而身体其他
           DSWPD 有关  [12-13] 。                                 的组织和器官均与 SCN 的节律信号保持同步。
           2.2 ASWPD 由于 ASWPD 导致的社会损害较少,就诊率较                       机体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一般傍晚褪
           低,临床诊断为 ASWPD 比 DSWPD 的患者较少,相关研究也                   黑素开始分泌,午夜分泌水平达到峰值,后半夜开始逐渐下
           较少,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ASWPD 具                       降。体温也有类似特点,傍晚或夜间达到高峰,清晨达到最
           有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可能与决定昼夜节律周期                          低点,当处于核心体温变化曲线的下降支时睡眠发生,并结
           的核心时钟基因 hPer2(一种对光线重置效果至关重要的基因)                     束于最低点后 2 h    [28] 。所以,通过持续常规监测方案来测量
           有关 [14-15] 。                                        核心体温最低值和通过测量体内褪黑素水平来描记褪黑素释
           2.3 N24SWD N24SWD 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大部分患者                   放曲线能很好地评价昼夜节律时相            [29] 。由于褪黑素分泌受光
           为盲人,这可能是因为盲人对昼夜节律的敏感性低或缺乏光                          照抑制,所以褪黑素水平的监测在暗光条件下进行。目前用
           暴露,使睡眠 - 觉醒周期遵循个体自身的大约 24.2 h 的内源                   于评估机体昼夜节律时相的标志物包括暗光褪黑素初始释放
           性周期长度,导致与 24 h 的昼夜节律相位不同步,从而出现                      时间(dim light melatonin onset,DLMO)和最低核心体温(core
           睡眠 - 觉醒周期紊乱     [16] 。                              body temperature minimum,CBTmin) [30] 。
           2.4 倒班综合征和时差综合征 倒班综合征主要是由睡                              首先,光线通过眼睛和视网膜下丘脑束影响 SCN,而
           眠 - 觉醒周期的昼夜节律与需要的睡眠时间之间的失调导                         SCN 是下丘脑中控制昼夜节律的区域,控制生物钟的定时和
           致 [17] 。时差综合征是一种与跨时区旅行有关的暂时性昼夜节                     人体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合成           [31] 。其次,SCN 又反过来抑
           律紊乱,即由内源性生物钟产生的睡眠 - 觉醒周期的时间和新                       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而夜
           时区所需的时间不一致,相关症状在旅行后 1~2 d 出现               [18] 。   间的光线会严重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的抑制会促进觉
           一般认为向东飞行比向西飞行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因为从东                         醒 [32] ,虽然褪黑素的产生受 SCN 调节,但是 SCN 对光照的
           向西飞行需要睡眠提前而不是睡眠延迟),也可能会因此进一                         敏感度是不一致的,褪黑素释放的时间、相位和幅度取决于
           步影响旅行过程中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19] 。这主要是由于        光照的时间、强度、光谱特性和光照持续时间                  [33-35] 。光线
           内部生物钟的时间相对于新时区的光照和黑暗模式暂时错位造                         对昼夜节律的调节遵循相位反应曲线 (phase response curve,
           成的,包括跨越的时区数、旅行方向、相对于当地时间的昼夜                         PRC) [36] 。研究发现,给予光照的时间会影响 CBTmin 和
           节律基线阶段、光线暴露史以及个体的敏感性等                [20-21] 。      DLMO [37] ,在 CBTmin 之前暴露在光照下可使昼夜节律时相
           2.5 ISWRD ISWRD 是一种无明显睡眠 - 觉醒模式的昼夜节                 延迟,而在 CBTmin 之后暴露在光照下可使昼夜节律时相提
           律障碍,最常见于神经发育迟缓儿童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人,                         前;另外,CBTmin 一般在 2:00~4:00,所以傍晚的光线通
           其特征是睡眠 - 觉醒周期的昼夜节律模式相对缺乏。在极端                        常会导致昼夜节律延迟,而早晨的光线则会导致昼夜节律提
           的情况下,睡眠时间几乎在白天和晚上随机分布。ISWRD 患                       前 [36,38] 。而且接触光照时间越接近 CBTmin 时刻,光照持续
           者的昼夜节律无法明确界定,病因可能包括昼夜节律调节功                          时间越长,光照强度越大,时相转移程度越大                [39] 。当光线的
           能障碍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22] :(1)可能是视网膜或视神            影响减弱后,褪黑素水平上升,有助于维持睡眠,其中短波
           经功能障碍导致的光通路受损;(2)可能是褪黑激素分泌                          蓝光(420~480 nm)相比其他可见光对褪黑素产生的抑制作
           异常导致的。此外,社会环境的改变也可能是其发病机制,                          用最显著   [40] 。
           ISWRD 患者常被认为是由于神经功能障碍(如痴呆、智力迟                           因此,SCN 通过接收光线信息的变化,从而使得松果体
           缓或脑损伤)或由于周期性同步暴露不足(如光照、体育活                          节律性地分泌褪黑素,且影响核心体温的昼夜节律,进而调
           动或社会互动)所致,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疾病进展                  [23] ;而    节生物昼夜节律。
           在其他方面均健康的人群中,ISWRD 可能是由于睡眠卫生不                       4 光疗在 CRSWD 中的疗效
           良导致。                                                    一项关于光疗治疗睡眠问题的元分析中纳入了 53 项研究
           3 光疗的机制                                             共 1 154 名被试者,结果发现光疗对睡眠问题是有效的,如
               光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光照影响下丘脑前部的视交叉上                        困倦、疲劳、昼夜节律、失眠症状等的改善,其中对 CRSWD
           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从而影响褪黑素的分泌。           和失眠的疗效效应量最大         [41] 。为确保光照接近 CBTmin,达
           对人类来说,睡眠主要是由内稳态过程(清醒时睡眠压力上                          到最大的相位改变,针对不同类型的 CRSWD,光疗一般在不
           升 / 睡觉时下降)和昼夜节律起搏器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的。                       同的时间使用,包括照度、持续时间等,治疗 DSWPD 患者一
               SCN 承载着主要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在不受时间线索的                      般在上午进行。研究发现,在核心体温达到最低水平后一段
           影响下,人类的内源性昼夜节律长于 24 h,约为 24.2 h            [24] 。   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提前昼夜节律             [37] 。DSWPD 患者清晨也
           因此,为了与外界的昼夜周期(24 h)同步,SCN 需要每天携                     就是 CBTmin 之后暴露于 2 500 lux 的白光下 2 h,并在 16:00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