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23-04-中国全科医学
P. 19

·404·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February  2023, Vol.26  No.4


           康效用量表,基于中国人群的效用积分体系,为药物经                            现基于 PRO 主动症状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
           济学模型提供了本土化的健康效用积分体系。2019 年,                         发症,降低就诊次数与诊疗费用。该研究为国内开拓性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加拿大麦克马斯                            地基于 PRO 进行的围术期全程管理的研究,同时也是
           特大学、天津大学等组建了中国健康结果测量联盟,现                            国内将 PRO 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成功典范。未来应探索
           已启动基于中国人群和中华社会文化背景的健康结果测                            与尝试更多的路径与模式,尤其是针对癌症、精神疾病、
           量研究,开始进行中国人群普适性健康效用量表、心血                            罕见病等疾病人群。基于 PRO 的疾病症状评估与慢性
           管患者等疾病特异性健康效用量表的研制与开发                     [70] 。    病管理,可为临床与护理实践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也将
           2022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研究团队基于中医理论和                          弥补实验室生理生化等客观指标的不足,提高患者生命
           中医健康观开发了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Q-11D),                         质量。
           并且采用伴有生存时间的离散选择实验(DCE TTO )的方                       3.3  积 极 开 展 电 子 患 者 报 告 结 局(electronic patient
           法构建了基于中国人群的健康效用积分体系,为我国中                            reported outcome,ePRO)的探索与尝试 随着数字化
           医药领域的经济学评价提供了本土化的健康效用测量                             技术的成熟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要求的不断变
           工具  [71-72] 。                                       化,ePRO的应用将会逐渐普及,其在数据收集的高效性、
           2.2.3 国内 PRO 相关的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相继成立                       实时性、灵活性和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
            近年来国内 PRO 研究相关的学术机构与学术组织也                          势 [77] 。2021 年 4 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
           相继成立:2019 年复旦大学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系统国                          心发布的《用于产生真实世界证据的真实世界数据指
           际联盟中国中心成立,该中心围绕 PROMIS 中文版翻译、                       导原则(试行)》提到要加强 ePRO 应用,在临床实践
           临床应用与实践等开展系列研究              [73] ;2020 年山东大学        中应将 PRO 与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并形成患者层面的完
           健康偏好研究中心成立,作为全国首家健康偏好研究领                            整数据流    [43] 。未来我国应逐步建立 ePRO 信息平台,
           域的校级科研平台,该中心致力于 PRO 测量及健康偏                          开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多种应用场景的
           好的方法学与应用研究;2021 年 3 月中华预防医学会                        ePRO 数据收集平台。同时针对老年人或不同疾病人群,
           健康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全国健康结果测量                            通过可穿戴医疗设备、医疗相关微型传感器等数字信息
           研究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有助于开展高层次学术                            化驱动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联合应用,提供多元化
           研讨与学术交流,也将促进健康结果测量的新理论、新                            数据收集模式      [78] 。此外,ePRO 在应用时需进行纸质
           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PRO 工具的电子化迁移及等效性检验,同时注重数据采
           3 我国 PRO 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集、存储、传输、读取权限等安全性和数据质量等问题,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医疗卫生服务理念                          我国也应制定 ePRO 使用的相关行业标准或指南,从而
           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各项卫生政策的积极倡导,                           提升数据收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46,78] 。
           我国 PRO 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                          3.4 促进 PRO 研究学科间交叉及研究内容的深化 在
           但是 PRO 在我国卫生监管决策与临床实践等领域的应                          学科发展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中医学、
           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在 PRO 研究与实践应用层面                          药物经济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学科都在开展 PRO
           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的相关研究,但是各个学科研究较为独立、缺少交流,
           3.1 加强本土化 PRO 工具的研制与开发 目前我国已                        并且缺乏系统研究。今后应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
           研制了部分 PRO 测量工具,但是国内量表仍相对较少,                         讨,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在研究内容上,目前我
           主要以翻译、汉化国外量表为主。由于中西方人群健康                            国 PRO 研究主要侧重生命质量的相关研究,缺少患者
           偏好与观念等存在明显差异            [74-75] ,所以一方面要积极           依从性、健康偏好、医患沟通、治疗满意度、患者功能
           引进部分国外成熟的量表,另一方面也要形成本土化的                            状态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今后应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
           测量工具,同时要注重 PRO 工具的研制质量与规范性。                         务模式,积极探索多视角、多领域的 PRO 研究,以更
           此外,还要加强高质量本土化 PRO 数据收集,研究设                          好地服务临床决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计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代表性,同时选择合适有效的                                 综上,在卫生决策中倾听患者声音和关注患者体验,
           PRO 测量工具,并尽可能结合疾病的临床分期开展长期                          既是尊重医学伦理原则的基本体现,也是提升医疗服务
           队列随访研究。                                             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
           3.2 重视 PRO 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未来要加强 PRO 与                     PRO 相关政策,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实践与探索,药品监
           临床实践的结合,目前国内正逐步开展相关探索。2022                          管部门、医保部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均从不同角度关
           年 1 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开展了 PRO 应用于肺癌患者                        注 PRO 的研究与应用。但是目前我国 PRO 研究与应用
           术后临床症状管理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76] ,研究发       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术界、产业界、临床机构等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