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2023-02-中国全科医学
P. 77
·198·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January 2023, Vol.26 No.2
于方案 3,中年组无明显倾向性,此与 3 种方案平均年 此与传统理论认为的心电数据采集时间越长心律失常的
龄结果基本一致。这种选择倾向性可能与老年组受试者 检出率越高不一致 [42] 。可能因为既往研究多为利用传
对智能手机和设备的操作能力较低、记忆力下降有关。 统的心电设备在院内进行单次不同时长心电数据采集,
老年组受试者更倾向选择操作次数少、容易记忆的方案。 采集时间越长捕捉到异常心电数据概率越大 [43-45] 。而
而青年组受试者因工作繁忙,作息时间不规律,希望采 本研究是受试者应用可穿戴心电设备在院外进行心律失
用一种佩戴 1 次即可进行长时程的监测方案。而中年组 常筛查。方案 2 虽采集时间短,但受试者可在有不适症
受试者部分已退休,动手能力也相对老年组强,因此在 状时随时多次采集 1 h 心电数据,突破了心律失常因突
方案选择上无明显倾向性。本研究虽未统计检查费用对 发突止、发作不规律导致捕捉困难的瓶颈,因此提高了
方案的选择是否有影响,但社区医生在介绍方案时,明 心律失常发作,尤其是偶发或短阵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电
确告知受试者 3 种方案在非科研状态下的费用,因此不 数据的检出率 [46-47] 。这一点从本研究对 3 种筛查方案
排除检查费用对受试者方案的选择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检出的偶发期前收缩所占比例的统计中得到了证实。
本研究中设备在 2 周内由受试者本人保管,社区医 本研究方案 2 中 1 h 数据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 24 h
生也告知受试者方案 2 和方案 3 采集 1 h 数据的次数越 数据,且两者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时 1 h 心电数
多,心律失常检出率会越高。但统计显示两个方案受 据诊断与总方案诊断具有强一致性,而 24 h 心电数据
试者共采集了 459 次 1 h 心电数据,最多采集次数分别 诊断与总方案诊断的一致性较强,提示多次间断采集
为 13 次、10 次,均仅有 1 例受试者完成。考虑可能与 1 h 心电数据在心律失常的检出上优于连续采集 24 h 心
受试者担心采集过多的 1 h 心电数据会增加检查费用有 电数据,并对方案检出率的提高做出了更多的贡献。此
一定关系。同时从受试者佩戴时的状态统计中也发现, 结果与 RAMKUMAR 等 [47] 对比静态心电图和 24 h 动
可能与多次佩戴设备会影响到受试者正常的工作及操作 态心电图(Holter)心律失常检出率的研究结论一致。
不够简单便携有关。在青年组中,休息时段佩戴比例 RAMKUMAR 等 [47] 发现,间断采集静态心电图时长总
(81.68%)明显高于工作时段(18.32%),说明青年 和达到 19 min 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与 Holter 相近。本
组人群在工作中多数情况下不方便佩戴设备,只能休息 研究显示 1 h 心电数据采集次数与心律失常检出率呈正
时采集数据。老年组休息时段佩戴比例(70.16%)同样 相关,且采集 4 次 1 h 心电数据与采集 24 h 心电数据的
明显高于工作时段(29.84%),除了与心律失常在夜间 心律失常检出率一致。本研究方案中 80.00% 的受试者
较多发生有关外 [40-41] ,还可能与老年人对设备和手机 采集了 3 次以上的 1 h 心电数据,因此总采集时间虽较
APP 操作、电极的安放能力较差,多选择在休息时段由 短,但达到了与方案 1 采集 3 个 24 h 心电数据同等检
家人协助完成有关。中年组因动手能力相对强于老年组, 出率的效果。而在方案 3 中仅有 50.88% 的受试者采集
且部分已退休,因此在工作时段佩戴的比例(39.19%) 了 3 次以上的 1 h 心电数据,导致检出率低于方案 2。
会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 同时方案 3 的 1 h 心电数据心律失常检出率低于 72 h 心
以上统计分析说明,理论上可穿戴心电设备不受时 电数据,二者诊断具有中等一致性,1 h 心电数据与总
间、空间限制,但在实际应用中受环境或操作制约,无 方案诊断的一致性为中等强度。由此可见,间断采集短
法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采集心电数据。基于此,本研究人 时程心电数据的次数对于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至关重
员进一步研发了更加轻巧便携,操作更加简便的贴片式 要,而贴片式可穿戴远程心电设备会对提高短时间心电
可穿戴远程心电设备。同时在设计筛查方案时,要充分 数据采集次数起到促进作用。
考虑到患者能否真正执行,而不是仅从科研角度追求高 综上所述,研究团队基于移动医疗技术支持下设计
检出率,这样会导致方案不切合临床实际,无法实现真 的 3 种筛查方案在心律失常检出上无明显差异,应用范
正的推广应用。 围广,适用于不同人群进行心律失常筛查。但在真实世
本研究 3 种筛查方案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 界应用中,社区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特点、经
异。为进一步研究筛查方案的适用人群,本研究统计了 济收入等因素进行多维度评估后给患者推荐最优的筛查
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既往有无病史者的 3 种 方案,才能真正使移动医疗服务并助力于社区心律失常
筛查方案检出率,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 患者的筛查及管理工作。同时也提醒广大科研人员应利
本研究基于移动医疗设计的在社区应用的 3 种筛查心律 用移动医疗收集更多的真实世界数据进行分析,以研发
失常的方案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不同人群心律失常的 出更多切合需求,能真正推广应用的科研成果。
筛查。 本文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本文未统计受试者中是
本研究方案 2 采集时长明显短于方案 1 及方案 3, 否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也未对纳入的受试者进行心理
但在心律失常检出率上却与其他两个方案无明显差异, 评估判断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因此无法统计这两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