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3-02-中国全科医学
P. 74
2023年1月 第26卷 第2期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195·
1.3.3 实施流程 课题组专家培训社区医生掌握可穿戴 2.2 不同分组与方案选择相关性分析 受试者不同性
单导联远程心电设备、医生版及用户版手机APP的操作、 别与方案选择无相关性(P=0.715);不同年龄与方案
受试者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筛查方案后,由社区医生 选择有相关性(P=0.041);不同受教育程度与方案选
纳入符合标准的社区居民作为受试者。社区医生首先协 择无相关性(P=0.559);有 / 无既往病史与方案选择
助受试者下载用户版手机 APP,培训其掌握设备及手机 无相关性(P=0.893),见表 1。
APP 的使用方法,详细讲解 3 种筛查方案,并告知患者:
表 1 不同分组与方案选择相关性分析〔n(%)〕
(1)方案 2 及方案 3 进行的 1 h 心电数据采集次数越多,
Table 1 Correlation statistics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and scheme
心律失常检出率会越高;(2)在非科研状态下 3 种筛 selection
查方案预计产生的费用(方案 1 费用固定,为 3 次 24 h 组别 例数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χ 值 P 值
2
动态心电图检查费及 9 个电极片费用总和;方案 2 为 1 性别
次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费及至少 3 次 1 h 心电图检查费 男性组 177 129(72.88) 15(8.47) 33(18.65) 0.670 0.715
与 12 个电极片费用总和,总费用与佩戴次数相关;方 女性组 258 192(74.42) 25(9.69) 41(15.89)
案 3 为 3 次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费及至少 1 次 1 h 检查 年龄
青年组 135 90(66.67) 15(11.11) 30(22.22)
费与 6 个电极片费用总和,总费用与佩戴次数相关);
中年组 200 147(73.50) 21(10.50) 32(16.00) 9.939 0.041
(3)向老年组及退休受试者告知休息及工作时段时间
老年组 100 84(84.00) 4(4.00) 12(12.00)
划分范围。受试者确认掌握设备及手机的 APP 操作,
受教育程度
并理解 3 种筛查方案后,由其完全自主、自愿选择方案 小学组 77 53(68.83) 6(7.79) 18(23.38)
中的 1 种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字,社区医生将所选方案打 中学组 165 122(73.94) 17(10.30) 26(15.76) 2.994 0.559
印并嘱其按方案要求执行。 大学组 193 146(75.65) 17(8.81) 30(15.54)
1.4 判读标准 (1)偶发期前收缩的诊断标准参照 既往病史
《2019 EHRA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管理专家共识》 [15] ; 有病史组 233 173(74.25) 20(8.58) 40(17.17)
2.225 0.893
(2)受试者异常统计标准:同一受试者只要有 1 条心 无病史组 202 148(73.27) 20(9.90) 34(16.83)
电数据异常即视为存在心律异常;(3)老年组及退休
受试者佩戴时状态按时间定义:休息时段为节假日全 2.3 心律失常检出率统计
天及工作日 18:00~ 次日 8:00。工作时段为工作日 2.3.1 3 种筛查方案心律失常检出率统计 3 种筛查
8:00~18:00。 方 案 心 律 失 常 检 出 率 分 别 为 85.67%(275/321)、
1.5 统计学方法 提取平台数据,采用 SPSS 20.0 软件 82.50%(33/40)、85.14%(63/74)。3 种筛查方案心
-
2
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0.286,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LSD-t 检验; P=0.867)。
2
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 χ 检验或 Fisher's 确切 2.3.2 不同分组的 3 种筛查方案中心律失常检出率统计
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不同 不同性别分组、年龄分组、受教育程度分组及既往病
2
分组与方案选择相关性分析采用列联系数 χ 检验;不 史分组在 3 种筛查方案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
同时长心电数据和总方案诊断结果一致性采用 Kappa 检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5。
验,Kappa 值≥ 0.4 为两组数据具有一致性,Kappa 值 2.4 1 h 心电数据统计
在 0.41~0.60 具有中等一致性,0.61~0.80 具有较强一致 2.4.1 1 h 心电数据采集例次统计 共采集 459 例次 1 h
性,0.81~1.00 具有强一致性。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心电数据。其中方案 2 中共采集 1 h 心电数据 214 例次,
学意义。 32 例(80.00%)受试者完成了 3 次以上心电数据采集,
2 结果 最多采集次数为 13 次,1 例(2.50%)完成;方案 3 中
2.1 3种筛查方案受试者统计 321例选择筛查方案1, 共采集 1 h 心电数据 245 例次,58 例(50.88%)受试者
其中男性 129 例,女性 192 例,平均年龄(53.0±15.1)岁; 完成了 3 次以上心电数据采集,最多采集次数为 10 次,
40 例选择方案 2,其中男性 15 例,女性 25 例,平均年 1 例(1.35%)完成,见表 6。
龄(48.2±14.5)岁;74 例选择方案 3,其中男性 33 例, 2.4.2 1 h 心电数据采集时段统计 不同年龄组受试者
女性 41 例,平均年龄(49.5±14.6)岁。3 种筛查方案 休息时段及工作时段采集 1 h 心电数据例数及所占比例,
2
的受试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0.670, 见表 7。
P=0.715),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2, 2.4.3 1 h 心电数据心律失常检出率与采集次数的相关
P=0.047)。 性分析 方案 2 中采集 1 次、2 次、3 次、4 次、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