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2023-01-中国全科医学
P. 59
·54·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January 2023, Vol.26 No.1
(续表 3) 病的影响因素,不仅涉及个人特质及其行为方式,还涉
未患慢 患1种慢 患≥2种 2 及人际网络、生活和工作条件及政策环境。
变量 例数 χ 值 P 值
性病 性病 慢性病
3.1 个人特质作为人为不易改变的变量,是影响老年
地理分布 55.825 <0.001
人慢性病共病的首要因素 个人特质是最直接作用于健
东部 2 427 407(16.77)556(22.91) 1 454(59.92)
康的因素,很多其他因素,如人际关系网络、环境、心
中部 2 480 293(11.81)533(21.49) 1 654(66.70)
西部 2 447 280(11.44)483(19.74) 1 684(68.82) 理等,都是通过作用于个人特质,最终影响疾病的发生。
受教育情况 8.674 0.193 (1)不同性别老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率不同,女性
未受过正规教育 3 736 506(13.54)818(21.90) 2 412(64.56) 的风险更高。原因可能是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 [23] ,
小学 1 639 202(12.33)368(22.45) 1 069(65.22) 且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其他激素分泌改变,
初中 1 217 174(14.30)256(21.03) 787(64.67) 导致其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检出率高于男性 [24-25] ,
高中及以上 762 98(12.86) 140(18.37) 524(68.77)
从而增加了女性慢性病共病的发生风险。(2)年龄与
工作情况 86.728 <0.001
慢性病共病的关系密切,年龄较大者风险较高,这与李
曾经工作过 2 760 291(10.54)493(17.86) 1 976(71.60) [26]
静 的研究结论一致。已有研究表明,慢性病共病的
从未工作过 51 6(11.76) 6(11.76) 39(76.48)
重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年龄越高共病风险越高 [9,27] 。
正在工作 4 543 683(15.03)1 083(23.84)2 777(61.13)
原因可能是慢性病的潜伏期较长,通常是由很多因素持
人均年收入(万元) 10.751 0.030
<2 5 775 785(13.59)1 272(22.03)3 718(64.38) 续作用并达到一定程度才发生,因此老年人群慢性病共
2~5 1 360 176(12.94)269(19.78) 915(67.28) 病发生风险较其他人群更高。
>5 219 19(8.68) 41(18.72) 159(72.60) 3.2 行为特点与老年慢性病共病关系密切 夜晚睡眠
宗教信仰 3.758 0.153 时间不足、午睡时间过长与慢性病共病发生风险相关,
无 6 566 892(13.59)1 413(21.52)4 261(64.89) 这与万政策 [28] 、段思宇等 [29] 的研究结果相似,也与
有 788 88(11.17) 169(21.45) 531(67.38) [30-31]
国内外众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原
是否有医疗保险 2.107 0.349
因可能是夜晚睡眠时间不足和较长时间的午睡可以增加
否 361 39(10.80) 79(21.88) 243(67.32) [32-36]
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 ,
是 6 993 941(13.46)1 503(21.49)4 549(65.05)
引起血脂异常 [34] ,增加脑血管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是否有养老保险 15.343 <0.001
的患病风险等 [37-38] ,从而增加了老年人患慢性病共病
否 2 414 283(11.72)485(20.09) 1 646(68.19)
是 4 940 697(14.11)1 097(22.21)3 146(63.68) 的风险。对自身健康非常满意者的慢性病共病发生率较
低,与张可人等 [39] 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对自
究结果表明,患≥2种慢性病者的相对死亡风险是未患 身健康非常满意者健康意识更强,具有更好的健康生活
慢性病者的2倍,患 >3 种慢性病者的相对死亡风险则 方式,能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本研究中,吸烟和饮酒
是未患慢性病者的3倍 [21] 。慢性病共病的复杂性使临 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对
床干预效果降低,治疗难度加大,而目前我国疾病的诊 象为老年人,存在幸存者偏倚 [12] 。但该两项因素不应
疗指南多是针对单病种的,适用人群基本没有包括共病 该被忽略,既往研究结果表明,吸烟、酗酒是高血压、
患者 [22] ,各科专家只能依照单病种指南来治疗患者, 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40] 。
容易出现多重用药甚至过度医疗的情况,给患者带来极 3.3 人际网络、工作和生活条件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
大疾病负担。由此可见,慢性病共病问题已经成为我国 也有重要影响 在城市生活、工资收入高(>5 万 / 年)
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健康教育 者的慢性病共病发生风险更高,与郭小榕 [17] 的研究结
宣传、培养医生共病思维、开发健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 果相似。其原因可能是城市空间的功利性改造引起城市
共病诊疗指南,从而减轻共病患者的治疗负担,提高共 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模式等方面的改变,导致“慢
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性病”越来越成为城市人群健康的挑战,而在城市生活
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管理重点不仅在于“治”,更 和高收入常与快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热量摄入过多和
在于“防”和“控”。因此,识别并掌握慢性病共病的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经常熬夜和吃夜宵、抽烟和酗酒
风险因素对于慢性病共病防控更有意义。本研究结果显 等不良生活习惯“挂钩”,从而使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和
示,女性、>70 岁、夜晚睡眠时间 <6 h、午睡时间≥ 0.5 h、 高收入人群陷入慢性病的“泥沼” [41-43] 。东部地区老
对自身健康不太 / 一般满意、城市户口、居住在中部 / 年人的慢性病共病发生风险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可
西部地区、目前未工作、人均年收入 >5 万的老年人发 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医疗条件和
生慢性病共病的风险更高。可见,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共 居民健康水平也相对较好。对老年人而言,目前正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