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2022-31-中国全科医学
P. 93

·393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迅速发展    [8] 。                                       价值。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发展和利用“主动健康”技术,                         3.4.1 优化中西医医疗资源配置 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
           选择合适的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产品,提升                            中医特色,把中医理论、特色适宜技术融入主动健康管
           主动健康管理水平。充分利用覆盖居民全生活轨迹的健                            理服务中,形成具有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模
           康信息大数据平台,作为开展智慧家庭健康服务的基础。                           式,发挥中医体质理论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特色;构建
           健康信息平台应具备签约管理、健康指标管理、健康数                            大数据 + 中医体质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式,结合中医体质、
           据查询、健康档案管理等功能,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信                            亚健康症状、现代医学检测指标,进行疾病风险的综合
           息交换与共享;家庭医生根据健康信息,对社区居民健                            分析,挖掘中医在健康风险预警和报告领域的特色优
           康进行实时监测及预警,对居民饮食、运动等情况进行                            势。我国正全面发展社区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涉及
           及时指导、干预,同时为居民提供“线上 + 线下”闭环                          范围较广,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食疗养生等,将
           管理服务,开展线上问诊、居家智能穿戴设备监测管理、                           中医药服务的内容与社区健康管理内容结合,改变居民
           健康专家团队管理等服务,形成预防保健、健康评估、                            不良的生活方式,丰富社区健康管理的内容,形成具有
           健康管理等全方位的大健康产业链,将主动健康理念全                            中国特色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面融入健康管理。                                            3.4.2 优化“体医融合”服务配置 “体医融合”服务
           3.3 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的资源配置 社区卫生服务机                           模式是指充分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作用,发掘科学运动
           构应积极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的人员配置及团队功能,通                            的医学价值,并将科学运动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用以供
           过按需完善家庭医生团队组成结构,赋予各自职责,形                            给公共健康服务的过程          [11] 。《“健康中国 2030”规划
           成针对社区特色、具有不同功能的团队。                                  纲要》中提出,建立并完善针对不同环境、不同群体、
               (1)优化团队人员配置及职责:国内各地均有一                          不同健康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建立“体医融合”
           些关于“家庭医生团队”的特色做法,如成都市武侯区                            的疾病管理体系和健康服务模式              [12] 。国内一些省份对
           “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                           于“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做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
           重新定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核心团队,辅以不同功能的                            一定成效。上海市长白新村在进行“社区健康师”服务
           支持团队及辅助团队,同时提供主动健康管理服务,在                            站项目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运动预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9] 。根据      防及干预、身心健康、运动防护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将“体
           团队功能纳入不同专业的成员,合理安排团队内部分工,                           医融合”人才、资源、信息下沉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形成有社区特色的家庭医生团队。                            健康服务,且取得明显成效            [13] 。通过整合“体医融合”
               (2)提高团队专业水平:通过积极开展岗前培训、                         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体质健康
           岗位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团队临床能力,提高团队成员                            状况监测、形成体质健康评估报告、开具运动处方、执
           对政策及服务内容的认知程度,提升服务水平。根据工                            行和评估运动处方实施效果等,有助于塑造居民自主自
           作内容及工作量,充实家庭医生队伍,配备家庭医生助                            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理,减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服务质量。                             3.5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并理
               (3)拓展服务范围: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上,以医                          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内容,并运用此类信息及服务,
           联体合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做出正确健康决策的能力           [14] 。健康素养作为评估居民
           可完成居民健康连续性管理,优化就诊、转诊流程,加                            健康状态的强有力指标,与健康水平、生命质量、人均
           快卫生资源向卫生服务水平滞后的地区转移,减小地域                            期望寿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度相关                [15] 。社区内健康
           差距,促进医疗公平。北京市海淀区积极探索家庭医生                            信息的适宜性会影响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医生及机构
           服务新模式,为家庭医生团队辖区居民配置“一键式”                            对于健康素养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医患沟通的效率,二者
           智能服务电话,通过“家庭医生键”,居民可直接联系                            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增进全民
           到家庭医生,缩短了团队与居民的距离,提高了家庭医                            主动健康的前提即为提升健康素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生服务的效率,拓展了服务范围              [10] 。                  应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促进、督促
           3.4 丰富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                           及提供更适宜的服务及信息,缩短居民获得主动健康医
           健康管理需要全社会多部门协调推进,需要卫生健康系                            疗反馈的通路,让获取健康知识、践行健康行为和习得
           统相关机构的统筹,要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各方资源,将                            健康技能成为全民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西医与中医结合、常规医学与运动医学结合,通过交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认真研究辖区内居民存在的健
           融合,形成及时、高效、持续放大的健康服务新模式,                            康问题及健康需求,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
           凸显“主动健康”在医疗和社会环境健康模式中的使用                            层次的人群特点,加强科普信息的内容建设,创新健康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