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2022-31-中国全科医学
P. 9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3931·


           教育的传递途径和工作形式,促进相关技术研究的开展,                           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健康评估、康复指导、
           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积极学习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家庭病床服务及精确转诊等卫生服务,加强公共卫生政
           相关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工作,                           策与医疗保障政策的衔接,提供系统且连续的预防、治
           提高实际的工作水平。通过加强总结健康促进的优秀实                            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的一体化服务,提高健康服务的
           践经验,找到适合社区居民的模式,指导健康教育与健                            成效。
           康促进的实践与创新。                                              (1)定制健康体检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
           3.6 落实个人健康责任 对于健康促进而言,个人健                           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已经初步形
           康责任的树立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在现有的医疗模式                            成定期健康体检的意识。目前,我国居民健康体检主要
           下,个体通常在不适情况下被动就医,将第一责任转移                            为两种形式:一是套餐式的全身体检,二是定期的疾病
           给医院,将自身置于被动医疗状态。因此要突出个体责                            普查。现有的健康体检方式对个体而言,疾病普查针对
           任,教育、引导居民关注自身健康,增加个体对自身健                            性较差,套餐式的健康体检也会造成经济和医疗资源的
           康的投入,提倡每个人积极、主动地掌握维护健康的知                            浪费。社区医务人员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对辖区居民的
           识与技能,养成符合自身特点与家庭特色的健康生活方                            健康情况有着全面、连续、系统的了解。因此,社区医
           式,增强个人的主动健康意识。                                      务工作者可根据居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情况、不
               通过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中普及个人健康责任的                         良生活习惯、疾病高危因素等为居民定制更准确、更有
           概念,强调个人的健康义务,倡导个人健康所涵盖的理                            针对性的健康体检项目。通过定制健康体检项目,提高
           念。个人作为健康责任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发挥着至关                            居民对自身健康情况的认知和疾病预防水平,形成更加
           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公共健康还是对个体健康,强调                            主动的健康管理理念。
           个人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之心,认清健康的本质、进而在                                (2)定制社区主动健康文化建设方案:以主动健
           道德或精神上产生对健康的自我追求都是极重要的。居                            康文化建设为抓手,广泛提升主动健康的社会影响,实
           民应参与、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健康服务,维                            现社区居民健康意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居民健康理
           护和促进自身与他人的健康、避免危害健康事件的发生。                           念从“被动就医”到“主动健康”的飞跃。聚焦社区居
               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是             民的健康需求,运用智慧信息数据手段,提供主动健康
           指医生和患者在经过关于治疗方案、患者病情、个人意                            科普、科学健身知识、健康营养膳食科普等服务,塑造
           愿及价值观等一系列因素的讨论后,医疗决策达成一致                            主动健康文化品牌,打造社区主动健康的氛围。
           的过程   [16] 。临床工作中应用 SDM 模式促使医患共同                        (3)定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方案:社区医务
           参与健康及诊疗决策,可以增加患者对健康管理及治疗                            人员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的“主力军”,通过家
           效果的理性认知,帮助其落实健康责任,促进其主动追                            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长期、连
           求健康。                                                续的疾病管理。将主动健康的理念融入慢性非传染性疾
           3.7 构建多种形态的主动健康管理项目 社区卫生服                           病管理中,应用主动健康科技产品,制定个性化疾病管
           务机构应根据辖区居民的需求,增加健康供给,构建并                            理方案,引导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检测、自
           落实多种形态的主动健康管理项目。健康管理项目提供                            我健康管理,有利于患者健康理念和行为的转变,从而
           需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特点,老年居民、                            获得保持健康的能力         [18]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多病共存患者对家庭医生健康                            4 建立社区主动健康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体系
           管理需求较高,因此要构建适宜的、有创新性的主动健                                开展对社区主动健康实施效果的评价能够不断优化
           康管理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深入基层,在社区                            实施策略以取得预期效果。即基于结构 - 过程 - 结果理
           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了规范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爱家                            论,构建一套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
           园,设置了膳食管理室、运动促进室、专家指导室、心                            及评估体系,针对社区开展各种健康管理的方法、效果
           理咨询室、中医理疗室、康复保健室、健康教育室等全                            进行标准化评价,有效评估实施效果及预期目标的实现
           方位的关爱小屋,功能覆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全周期                            程度,弥补现存的不足。评价服务内容中,结构指标应
           照护,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还从生理和心理各方面                            包括社区环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人均期望寿命、医
           关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                 [17] 。该健康管        疗设施配备等)、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医生团队建设、
           理项目将服务模式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系统                            转诊制度等);过程指标主要包括社区重点人群管理率、
           型、整合型”。故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主动提供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健康促进执行率、
           康服务,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社区居民(包括                            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改变、临床服务及公卫服务的覆盖率
           未病人群)提供长期且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推动健康                            等;结果指标主要包括居民、社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