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2022-22-中国全科医学
P. 12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2813·
研究时应注意以下 3 点:(1)将膳食、睡眠等健康相关因素 还可实现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的远程监测与管理。此外,
和生物标志物纳入模型;(2)合理选择建模方法,提高模型 “慢性病防控云平台”还能够收集患者生命体征、就诊信息
的实用价值;(3)利用针对不同地区、人群开展的大型队列 等方面的数据,并支持采用谷歌 Word2Vec 模型、BP 神经网
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此外,还应注重对慢性病风险预 络模型等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和语义识别,最终
测模型的转化及推广,进而助力实现慢性病的早期发现、慢 实现智能应答,即将智能搜索结果通过应答输出模块输出给
性病防控“关口前移”。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也为慢性 用户。慢性病本体知识库系统也为智能咨询提供了基础支撑,
病综合防控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慢性病患者随时自诊自查成为可能。
3 “大数据”慢性病综合防控平台的建设 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等技术的创新使得医务人员能够为
截至 2020 年 8 月,我国已经建成了 488 个国家级慢性病 更多慢性病(如轻度认知障碍、年龄相关障碍等)患者及重
综合防控示范区 [22] 。北京、上海等地均已启动并初步完成了 点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也为慢性
省级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上海市基于 3 000 多万份居民电子 病综合防控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更多创新思路。KYRIAZAKOS
健康档案数据和 100 亿条临床诊疗记录,建立了“上海健康云” 等 [28] 提出打造一个基于云的开源电子健康平台——eWALL。
信息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慢性病管理、预约挂 “eWALL”面向慢性病患者和衰弱的老年人群,主要由“eWALL
号、预防接种、家庭医生等线上服务,还支持通过个体健康 家庭”和“eWALL 云”两部分组成。“eWALL 家庭”承载了
风险评估细化对慢性病患者的分类管理,可更好地为居民提 整体感知功能,负责收集环境、生活、健康等方面的相关参数,
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服务 [23] 。徐汇区将营养干预 上传、储存并追踪患者各项数据;“eWALL 云”负责管理和
与“互联网 +”深度融合,基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数据研发并 分析来自患者家庭的数据。“eWALL”还提供了多种应用程序,
启用了“合理营养自评系统”和“营养门诊咨询管理系统”, 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
两大系统的应用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得到了有效 的负担。
改善,并为系统化的慢性病营养干预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基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平台覆盖范围广、服
闵行区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的筛查、 务类型多,能够提升慢性病健康管理系统整体效益,充分发
管理及干预工作,通过采用基于“大数据”构建的、具备自 挥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价值,让优质的慢性病防控资源惠
动评分与识别功能的糖尿病筛查评分系统对辖区居民进行糖 及更多患者,为慢性病及精准医疗领域研究深入开展提供了
尿病筛查,目前已使近万名糖尿病前期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 不竭动力。今后,应进一步根据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扩大基
这一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慢性病的早期发现率、筛查准确率 [24] 。 于“大数据”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平台的推广和使用范围,充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基于“互联网 + 健康”推出了 分调动慢性病患者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其对慢性病综合
系列管理工具。2015 年搭建了“健康教育云平台”,已助力 防控平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健康教育宣传在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并 应不断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数据
逐步走向家庭;自 2016 年起,逐步开发和使用的“大数据” 上传的实时性,优化平台 /APP 的服务功能和细节问题,努力
平台也为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病的筛查和干预 实现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记录的采集、储存和管理,
提供了更加科学、精确的依据,使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效率及 最终助力数字医疗发展。
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区高脂血症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 4 小结
了 85.5% [25] 。 尽管我国慢性病防控策略与技术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与发
然而,不同地区在工作开展机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 展,但慢性病仍是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
和适宜技术开展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要建立符合自身特色 题。若要进一步提升慢性病防治工作水平,最主要的就是顺
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平台还需要不断探索。因此,许多学者也 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多种新兴
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控平台搭建研究。冯阳等 [26] 通过整合互 信息技术,搭建起包括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效应评估、生活/ 行
联网、APP、“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各级医疗卫生 为方式评估、疾病风险预警评估等功能在内的智能化慢性病
机构患者健康信息的交流共享,并结合临床经验、专业知识 综合防控平台。慢性病综合防控平台通过对不同人群(包括
构建了慢性病健康网,开发了“以患者为中心”、基于移动 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医疗数据进行采集,
互联的慢性病个体化管理与诊疗平台。该平台具有移动化、 并利用基于数据挖掘、深度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等技术
个性化和精准化三大特征,通过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身体体征、 构建的慢性病风险预测模型,可识别出个体发生慢性病的危
日常运动、健康体检等方面的数据,并利用以国内外风险评 险因素,为健康人群提供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指导,
估模型为基础,结合“大数据”算法所形成的新型、具备动 对高危人群发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测、评估和干预,
态运算能力的风险评估模型,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精准化的治疗方案及健康监测服务。总之,
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及干预方案,提高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慢性病综合防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和量。陈平等 [27] 开发了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医疗线上到线 作者贡献:解夕黎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可行性分析、
下(O 2 O)模式的“慢性病防控云平台”。“慢性病防控云平台” 论文撰写与修订;孙明负责文献 / 资料收集;贾雯涵负责文
不仅可以提供“南京都市圈”中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信息, 献 / 资料整理;皮静波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马亚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