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中国全科医学2022-20
P. 85

·251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constructing a framework and item pool,screening the items,forming a draft form of the scale,determining the weight of the
           items,and test of the scale),and three key techniques (data mi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 and latent structure
           analysis,item screening based on classical test theory and item response theory,and item weighting based on random forest,
           factor analysis,and percent weight)〕 for developing a TCM-based syndrom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scale,hoping
           to offer guidance for other relevant studies.
               【Key words】 Etiological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TCM);Etiological factors symptom complex (TCM);
           Treatment outcome;Syndrome therapeutic evaluation scal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atient outcome
           assessment;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提高中医药核心竞争力的临床疗效评价创新方法
                                                                行业贡献:
           与技术”“中医临床个体化疗效如何实现智能精确评
                                                                    (1)基于病证结合模式,以基础证候为切入点,
           价”被确立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工程技术难题                      [1-2] ,
                                                                研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疗效评价量表
           因此亟须构建能体现中医特色且客观、规范的疗效评
                                                                (COPD-STES)既适用于基础证候,也适用于临床
           价方法。证候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结局指标之
                                                                常见复合证候。
           一,研制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可实现证候疗效评价的定
                                                                    (2)探索条目赋权方法,形成基于随机森林法、
           量化、客观化、规范化。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展中医
                                                                因子分析法及百分权重法的综合赋权法,为证候疗效
           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研制工作,取得系列成果,并为
                                                                评价量表条目的赋权提供新思路。
           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3-11] 。然而,目前尚缺乏统一、
                                                                    (3)首次提出病证结合模式下证候疗效评价量
           规范的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方法。借鉴国际量表研
                                                                表研制与考核的基本流程与关键技术,为相关研究提
           制规范及中医量表研究思路             [12-13] ,依据中医证候特
                                                                供参考依据。
           点,已研制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证候疗效评价
           量 表(Syndrome Therapeutic Evaluation Scale of Chronic   家咨询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环节,初步建立了《强直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STES)并进行考核,      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中医疗效评价量表》;张杨                     [16] 基
           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及可行性。本文通过梳                            于经典测量理论及项目反应理论研制出《中风病证候要
           理当前证候疗效评价存在的相关问题,总结现存证候疗                            素评价量表》。
           效评价量表,结合已完成的 COPD-STES 研制相关工作,                      2 存在问题及思考
           初步提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策略,以期为相关                                上述量表可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思路方法,但
           研究提供参考。                                             也存在一定不足:(1)普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多针
           1 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研制现状                                      对多种疾病的单一证候,疾病特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
               根据疾病与证候的关系,可将现有的证候疗效评价                          多针对特定疾病的单一证候,临床实践中患者常出现兼
           量表分为两类:普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及疾病特异性                            证或发生证候转变,实际应用具有片面性。(2)部分
           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在中医“异病同治”“以证统病”                            量表未明确区分证候的诊断属性与疗效评价属性,将证
           诊疗思维指导下,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                            候诊断指标直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段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机特点及相似的证候要素,有学者                            (3)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中的权重可能不同,多数证
           研制出针对多种疾病同一证候的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即                            候疗效评价量表忽视赋权问题             [17] 。针对相关问题,引
           普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郭盛楠等                [14] 通过构建量表         发如下思考。
           维度、筛选条目及赋权,研制出《肝郁化热证证候评价                            2.1 以基础证候为切入点“降维”“升阶”,为量表
           量表》;王阶等      [15] 参照国际量表制定原则,研制出《气                  研制提供思路 基础证候是介于证素与临床常见证候之
           滞血瘀证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王虎城                     [4]    间的中间环节,至少由 1 个或 2 个以上证素组合而成(如
           通过临床调查、专家咨询、条目赋权等环节,研制出《火                           血瘀证、肺气虚证、肾气虚证等)               [18] 。很多慢性病会
           热炽盛证(实热火毒)评价量表》。                                    出现复合证候,如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兼血瘀证等,
               病证结合是当前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模式,以西医                          其中蕴含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血瘀证等基
           辨病结合中医辨证模式最常见,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研                            础证候,若以复合证候为研究对象,则面临种类繁多且
           制疾病特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具有重要意义。王鸿                             应用局限等问题。因此,以基础证候为切入点研制疾病
           琳 [5] 探索编制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                        特异性证候疗效评价量表,不仅适用于疾病的基础证候,
           疗效评价证候计分表》;赵国青              [7] 通过文献研究、专            而且适用于多个基础证候组成的复合证候,更具有灵活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