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22-19-中国全科医学
P. 51
·235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单独效应,其中有氧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 MBP 加热值
2.2 试验前后三组肥胖在校大学生体质量、BMI、体脂 和 TcPO 2 均高于对照组,联合运动组 MBP 加热值高于
率比较 三组体质量、BMI 和体脂率治疗与时间的交互 有氧运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
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 对 MBP 加热值、TcPO 2 和 SmO 2 具有单独效应,其中试
示,组别对体质量、BMI、体脂率有单独效应,其中试 验后有氧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 MBP 加热值、TcPO 2 和
验后有氧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体质量、BMI、体脂率均 SmO 2 均高于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对体 见表 4。
质量、BMI 和体脂率具有单独效应,其中试验后有氧运 2.4 试验前后三组肥胖在校大学生 NO、eNOS、
动组、联合运动组体质量、BMI、体脂率均低于试验前, ET-1、VEGF 和 HOMA-IR 的变化 三组肥胖在校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学 生 NO、eNOS、VEGF、HOMA-IR 治 疗 与 时 间 的 交
2.3 试验前后三组肥胖在校大学生微循环功能指标的 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效应分析结
变化 三组肥胖大学生 MBP 加热值、TcPO 2 和 SmO 2 治 果显示,组别对 NO 和 HOMA-IR 具有单独效应,其
疗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单 中有氧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 NO 均高于对照组,有氧
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组别对 MBP 加热值和 TcPO 2 具有 运动组和联合运动组 HOMA-IR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时 间 对 NO、eNOS、ET-1、
表 2 三组肥胖在校大学生基线资料比较 VEGF 及 HOMA-IR 具有单独效应,其中试验后有氧运
Table 2 Baseline data of three groups of obese college students
动组和联合运动组 NO、eNOS 和 VEGF 均高于试验前
年龄 身高 体质量 体脂率 BMI
例 (P<0.05),ET-1 和 HOMA-IR 均低于试验前,且联
组别 男/女 ( ±s, ( ±s, ( ±s, ( ±s, ( ±s,
数 2
岁) m) kg) %) kg/m ) 合运动组 HOMA-IR 低于有氧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对照组 22 8/14 20.9±1.7 1.63±0.08 73.67±8.92 33.08±3.72 27.70±2.04
义(P<0.05),见表 5。
有氧运动组 22 8/14 20.8±1.1 1.64±0.08 72.47±7.73 32.47±4.30 26.94±2.14
3 讨论
联合运动组 22 8/14 20.8±1.8 1.63±0.09 73.03±9.13 32.98±4.70 27.32±2.29
3.1 不同运动形式对肥胖大学生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F 值 - 0.034 0.073 0.066 0.543 0.496
微循环障碍是肥胖人群典型的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外
P 值 - 0.967 0.930 0.937 0.585 0.613
周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毛
注:- 表示无须比较;BMI= 体质指数
表 3 试验前后三组肥胖在校大学生体质量、BMI、体脂率比较(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body weight,BMI and body fat percentage among three groups of obese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2
体质量(kg) BMI(kg/m ) 体脂率(%)
组别 例数
试验前 试验后 试验前 试验后 试验前 试验后
对照组 22 73.67±8.92 74.41±8.40 27.70±2.04 28.01±1.72 33.08±3.72 33.73±4.72
有氧运动组 22 72.47±7.73 68.52±7.53 ab 26.94±2.14 25.52±2.03 ab 32.47±4.30 29.91±3.60 ab
联合运动组 22 73.03±9.13 67.92±11.76 ab 27.32±2.29 25.44±2.30 ab 32.98±4.70 29.63±3.92 ab
F 值 F 组间 =5.764,F 交互 =4.763,F 时间 =5.104 F 组间 =4.280,F 交互 =4.320,F 时间 =5.940 F 组间 =4.771,F 交互 =5.764,F 时间 =4.075
P 值 P 组间 =0.013,P 交互 =0.030,P 时间 =0.026 P 组间 =0.042,P 交互 =0.041,P 时间 =0.017 P 组间 =0.031,P 交互 =0.013,P 时间 =0.046
a
b
注: 表示与组内试验前比较,P<0.05; 表示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
表 4 试验前后三组肥胖大学生微循环功能指标比较( ±s)
Table 4 Comparison of microcirculation indicators of three groups of obese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MBP 基础值(PU) MBP 加热值(PU) TcPO 2 (mm Hg) SmO 2 (%)
组别 例数
试验前 试验后 试验前 试验后 试验前 试验后 试验前 试验后
对照组 22 8.45±4.01 8.43±2.36 90.15±19.60 86.95±18.12 59.87±7.34 58.81±7.26 61.60±5.67 60.09±6.25
有氧运动组 22 7.78±2.00 7.93±2.56 89.94±20.11 105.25±19.38 ab 59.02±6.98 65.92±7.28 ab 61.56±6.99 64.93±5.41 a
联合运动组 22 7.83±2.58 8.32±2.46 89.10±20.32 123.32±26.11 abc 59.13±7.13 67.49±7.50 ab 59.82±6.23 65.11±4.95 a
F 组间 =0.444,F 交互 =0.081, F 组间 =6.888,F 交互 =7.704, F 组间 =3.117,F 交互 =4.598, F 组间 =1.598,F 交互 =3.229,
F 值
F 时间 =0.155 F 时间 =16.931 F 时间 =11.935 F 时间 =4.496
P 组间 =0.642,P 交互 =0.922, P 组间 =0.002,P 交互 =0.001, P 组间 =0.048,P 交互 =0.012, P 组间 =0.207,P 交互 =0.044,
P 值
P 时间 =0.694 P 时间 <0.001 P 时间 =0.001 P 时间 =0.036
a
c
b
注: 表示与组内试验前比较,P<0.05; 表示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P<0.05; 表示与同时间点有氧运动组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MBP= 微血管血流灌注量,TcPO 2 = 经皮氧分压,SmO 2 = 肌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