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1
P. 117
·139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D-1)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 的作用,自 2006 年 5 月起,已经有 10 种靶向 PD-1/PD-L1
胞中表达,并通过与配体结合诱导免疫耐受。PD-1 及程序性 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包括 7 种 PD-1 抑制剂
细胞死亡配体 1(PD-L1)抑制剂作为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 (Pembrolizumab、Nivolumab、Cemiplimab、Toripalimab、
剂,目前已成为多种类型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抗 PD- Sintilimab、Tislelizumab 、Camrelizumab) 和 3 种 PD-L1 抑 制
1/PD-L1 单克隆抗体对治疗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 剂(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
是仍存在很多局限性,尤其是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限 3.1 抗 PD-1 单 克 隆 抗 体 Pembrolizumab( 派 姆 单 抗,
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 PD-1/PD-L1 单克隆 MK3475,Keytruda)是 Merck 公司开发的针对 PD-1 的高亲
抗体的作用机制,列举部分临床试验中出现的 irAEs,旨在提 和 力 人 源 化 IgG4-kappa 单 克 隆 抗 体 [15] 。Pembrolizumab 阻
醒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可能出现的重要不良反应。本综述 断 PD-1 与 PD-L1 的结合,使生理学效应向免疫激活转化,
也对今后 PD-1/PD-L1 抑制剂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恢复了 T 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15] 。按 Pembrolizumab 每 3
以期未来能获得更优的临床干预方案。 周 200 mg 的剂量可获得完全生物利用度,18 周可达到稳定
1 PD-1 和 PD-L1 的结构 状态 [16] 。Pembrolizumab 目前被批准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
PD-1 是 CD 28 / 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CTLA- 胞肺癌(NSCLC)、尿路上皮癌、头颈部鳞癌(HNSCC)、
4)家族的Ⅰ型跨膜蛋白,其结构包含细胞外免疫球蛋白样可 高度微卫星不稳定 / 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肿瘤、
变区(IgV)、疏水跨膜区和细胞内区 [1-2] 。细胞内区有两个 宫颈癌、肝细胞癌等肿瘤的免疫治疗。Pembrolizumab 联合铂
重要结构: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和免疫受体酪 类化疗被认为是晚期 NSCLC 最合适的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氨酸转换基序(ITSM) [3-4] 。PD-1 在免疫细胞(T 淋巴细胞、 方案。对于未经治疗的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间
B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某些类型的树突状细胞等) 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的转移性非鳞状 NSCLC 患者和
和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通过与配体结合,抑制抗原刺激的 未经治疗的转移性鳞状 NSCLC 患者,在标准的化疗方案中加
淋巴细胞增殖,下调细胞因子产生,诱导免疫耐受 [5-6] 。 用 Pembrolizumab 相较单独化疗可显著延长总体生存期和无进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s 1,PD- 展生存期 [17-18] 。此外,还有研究显示 Pembrolizumab 作为一
L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2(Programmed death ligands 2, 线单药治疗可提高 PD-L1 肿瘤比例评分(TPS)≥ 50% 的未
PD-L2)是 PD-1 的两个免疫调节配体,PD-L1 在淋巴组织、 治疗过的已转移的 NSCLC 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抗原提呈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非淋巴组织和肿 还可作为一线疗法用于无 EGFR 或 ALK 变异和低 PD-L1 TPS
瘤细胞上表达,而 PD-L2 主要在单核细胞上表达 [6-8] 。 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 NSCLC 患者 [19] 。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显
2 PD-1/PD-L1 信号通路的机制 示,Pembrolizumab 加铂类药物和 5- 氟尿嘧啶是复发或已转
PD-1/PD-L1 信号通路主要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含 Src 同 移 HNSCC 患者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Pembrolizumab 单药治
源 2 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疗是 PD-L1 阳性的复发或已转移 HNSCC 的一线治疗方案 [20] 。
(PTP)家族的成员,具有促进增殖及抗凋亡的作用,其结构 Nivolumab(纳武单抗,ONO4538,Opdivo)是一种首次
包括一个 C 端的蛋白磷酸酶催化结构域(C-SH2)和 N 端的 基于人源小鼠研究得到的、针对 PD-1 的全人源化 IgG4 单克
两个 SH2 结构域(N-SH2) [9] 。PD-1 与 PD-L1 结合后促进 隆抗体 [21] 。Nivolumab 通过阻止 PD-1 与其配体 PD-Ls 结合,
ITSM 结构域中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并募集 SHP2,抑制下游 将补体活性或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PI3K-AKT 等信号通路活化,最终抑制 T 淋巴细胞激活 [10-11] 。 降至最低 [22] 。抗 CTLA-4 的单克隆抗体 Ipilimumab 用于治疗
有研究发现,N-SH2 是激活 SHP2 的关键,且当 ITIM 和 ITSM 晚期黑色素瘤,尽管Ⅲ期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Ipilimumab 可延
结构域均与 SHP2 的结构域之一结合时,SHP2 的磷酸酶活性 长总体生存期,但随着靶向 PD-1 药物的出现,其地位有所降
才被完全激活 [9] 。 低,Pembrolizumab 和 Nivolumab 活性更高而毒性较低,已成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免疫逃逸与 PD-1/PD-L1 和 T 淋巴 为晚期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法 [23-25] 。多项随机对照试
细胞的作用相关。PD-L1 常在肿瘤细胞上过表达,通过与活 验表明,Nivolumab 联合 Ipilimumab 方案较单药治疗方案对晚
化 T 淋巴细胞上的 PD-1 受体结合,发挥抑制细胞毒性 T 淋 期 NSCLC、肾细胞癌、MSI-H/dMMR 肿瘤等显示出更高的临
巴细胞的作用,从而使标记 PD-L1 的肿瘤细胞免受 T 淋巴 床效益 [26-29] 。
细胞攻击 [12] 。活化的 T 淋巴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上表达的 Cemiplimab(西米普利单抗,REGN2810,Libtayo)是使
B7-1(CD 80 )蛋白,在与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结合后会抑 用重组 DNA 技术开发的针对 PD-1 的人源化 IgG4 单克隆抗体。
+
制效应 T 淋巴细胞激活 [13] 。调节性 T 淋巴细胞(Treg,CD 4 Cemiplimab 通过阻断 PD-1 与 PD-L1 结合,上调了细胞毒性
+
Foxp 3 )通过维持其表面 PD-1 的表达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1] 。 T 淋巴细胞并增强了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Cemiplimab 可以
有研究称,Treg 细胞表面的 PD-1 受体在 CD 3 和转化生长因 用于治疗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或不能接受治愈性手术或放
+
子 β(TGF-β)存在时会促进原始 CD 4 T 淋巴细胞向 Treg 疗的局部晚期转移性皮肤鳞状细胞癌 [30-31] 。Cemiplimab 目前
细胞再转化;此外,PD-1 还可抑制 B 淋巴细胞介导的 T 淋巴 也应用于其余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估,包括转移性胰腺癌、恶
细胞活化 [14] 。 性神经胶质瘤、肝细胞癌、多发性骨髓瘤等 [32] 。
3 抗 PD-1/PD-L1 抗体使用现状 Toripalimab(特瑞普利单抗,JS001)是重组人源化抗
基于 PD-1/PD-L1 这一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 PD-1 单克隆抗体,其通过结合 PD-1 来阻止 PD-1 与其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