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0
P. 1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1165·
(5)医共体龙头医院统一采购和调配疫情防控物资。 有序和配合密切。
(6)组织培训、技术指导和督查基层各成员单位全 6.2 建立疫情防控保障机制 医共体内龙头医院在
科医生团队的防控工作,制定医共体内全员培训方 自身承担疫情防控的主责之余,也肩负着对医共体
法,落实培训方案。 下级成员单位的防控帮扶责任。(1)由上级医院牵
5.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与分工 (1)负责街 头整理完善相应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定管理条
道 / 乡镇政府部门的政策指令传达与实施,做好与卫 例,并在医共体内进行广泛宣传与培训。(2)畅通
生系统外的协调与联防联控,并督导其他部门的疫 上、下级之间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的组织、协调渠道,
情防控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充分发挥全科医 当疫情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响
生团队“守门人”作用,会同城乡社区街道工作人员、 应。(3)资源应统筹安排和运作,尤其要统筹安排
公安民警等组成社区联防联控小组,组织实施网格 全科医生团队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发挥医共体
化管理,包括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排查和隔离医 “龙头效应”,制定周密的帮扶计划,为医共体成员
学观察、出院患者的随访管理等 [1,9-10] 。(2)基层 单位及各全科医生团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援。
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团队是识别疫情的“先头部 一方面从物资上帮扶,向医共体下级医院援助医疗防
队”,应积极发挥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哨点”作用。 护物资,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物资保障,增强医
全科医生团队在提供诊疗服务时要进行预检分诊和 共体下级医院的硬件实力;另一方面从技术上帮扶,
门诊登记、流行病学史跟踪,并按需及时转诊;开 派遣联合专家组下沉医共体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展医学隔离观察(可根据相关指南进行集中隔离观察 或全科医生团队,就相关疫情知识培训、医务人员
或居家隔离观察),做好健康监测和及时报告、配 防护、消毒隔离措施等内容进行现场指导。
合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3)为辖区重点人群开 6.3 建立全科医生团队主导的社区防控及人群网格
展精准管理和卫生服务:针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 化管理机制 要在健全社区人群网格化管理的基础
群和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 上,进一步推进疫情防控的社区联防联控工作。社区
者实施科普教育、健康管理、预防、康复和心理疏导, 网格化管理方面,通过全科医生团队的网格负责制,
通过电话、短信、微信、视频、区域健康云 APP 等 体现全科医生团队“管理网格划分到边、管理责任
多种信息化手段开展随访服务,落实慢性病患者长期 落实到人、动态跟踪及时到位”的原则。疫情发生时,
处方、延伸处方等政策。(4)开展广泛的群众动员 全科医生作为网格化疫情防控的业务负责人,也将全
和宣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团队应及时向 科医生团队网格管理人员范围从社区医护扩大至医
辖区居民宣传 COVID-19 疫情防控知识,科学指导群 共体内全体医务人员、第三方服务人员,联合社区
众预防疾病,引导居民树立科学的防控观念,规范 其他部门(如街道、公安、民政等人员)开展“全政
社区防控行为,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个人防护 府 - 全社会”联合防控 [11] 。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建
能力,引导出现发热等症状的群众及时、主动就诊等。 的优势,在医共体相关卫生机构党委领导下,建立以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我国 COVID-19 疫苗接 支部为核心的人事五级管理网格,即“管理小组 - 党
种、观察及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我国 COVID-19 支部 - 科室 - 全科医生团队 - 个人”五级人员管理
疫苗接种的主要机构。 架构。
6 “全科医学 +”医共体中上下联动疫情防控机制 6.4 建立诊疗管理机制 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
6.1 建立医共体一体化疫情防控协调应对机制 建 要进一步完善疫情下的医疗精细化管理工作,包括
立和落实医共体与政府、街道相关部门的一体化联 预检分诊设置管理、健康筛查管理、院感管理、疫
防联控机制。医共体内应建立一体化疫情防控协同 情报告管理等,明确管理导向,推动医共体内医疗
作战工作机制,全力做到上下联动、“平急结合”。 水平同一标准、相同水准和同等质量。完善医共体
平时做好沟通、全科医生团队培训、储备等准备。 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全科医生团队的 COVID-19 疫情
疫情发生时,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要建立 防控统一工作方案。
联席会议、情况通报、现场协商等协调制度,还需 6.5 建立医共体参与的疫情防控应急恢复机制 疫
建立不同层面的定期会议制度,组织活动,交流信 情控制后,医共体应统筹安排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
息,增进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居民的卫生需求和急缓情况,分步有序地恢复卫生
确保医共体各单位之间、各全科医生团队之间协调 健康服务。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应继续承担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