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0
P. 17

·116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情防治和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任务。在疫情防控                             医共体内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外的其他机构应规范
           方面,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继续做好预检分                              设置发热门诊,接诊区域内发热或有流行病学史的患
           诊和发热门诊筛查工作,对疑似病例做到及时发现、                             者。其选址、布局、用房设置和工作流程等应符合《关
           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在恢复全科医生团                             于印发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
           队正常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强化医                              (国卫办规划函〔2020〕683 号),且按有无流行病
           疗卫生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医疗卫生                              学史分设两个互不交叉的诊区接诊患者。④非定点医
           机构的分区管理、环境通风管理、消毒隔离。同时                              疗卫生机构的临时留观区:医疗卫生机构接诊需住
           还要健全陪护和探视管理,加强人员科学防护意识,                             院、但未能排除或确诊为 COVID-19 病毒感染者的患
           落实好标准防护措施。在恢复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的                              者时,应将患者单人单间收治于专门的临时留观区。
           过程中,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有效                              临时留观区的设置应基本符合发热门诊留观区或呼
           的医疗卫生服务。                                            吸道传染病患者收治病区的要求。⑤集中隔离医学观
           7 “全科医学 +”医共体上下联动疫情防控工作内容                           察点: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与控制机
           7.1 预防与应急准备                                         构的要求,并在其指导下在区域内合理选择集中隔
           7.1.1 工作架构组建及人员管理 (1)成立医共体                          离场所,设置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                  [12] ,接收区域
           疫情防控组织架构:由医共体负责人牵头,在区域内                             内的入境人员、有流行病学史人员或其他需要集中
           搭建“领导小组 - 专项办公室 - 全科医生团队工作组”                        隔离的人员。(2)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医共体内部
           三级防控工作组织架构。组织实行领导小组双组长                              可建设基因扩增实验室(PCR 实验室),减少因标
           制,由医共体负责人与区域防控指挥部负责人共同担                             本运送消耗的时间,必要时也可邀请第三方检验公
           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成员由医共体领导班子组成。                             司投入检测设备和人员支援,以最大限度提高区域
           专项办公室设在医共体的专职防控部门,负责组织、                             的核酸检测能力。(3)人员转运能力提升。医共体
           协调和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指示和要求。领导小组                              须尽量提高自身的转运能力,配置充足的转运车辆、
           根据实际防控工作需要,整合医共体内部人员,将                              设备和人员,必要时可增设负压担架和负压救护车。
           其划分成不同的全科医生团队工作小组,以具体落                              (4)设备和物资储备。医共体按照实际情况,配置
           实各项防控工作。(2)组建应急梯队:医共体内组                             足够的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储备种
           建至少 3 个应急全科医生团队,每个团队可由医生                            类齐全、数量充足的救治、防护、检测和消毒用品,
           (专科 / 全科医生,以全科医生为主)、公共卫生医                           储备量不少于疫情高峰时期 1 个月的使用量,供货
           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和健康促进员等组成,                            链不顺畅时应适当增加储备量。(5)信息化技术支持。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各梯队人数及技术人员结构。                             疫情监测、预警和报告,区域内外疫情信息的互联
           在疫情防控期间,3 个应急全科医生团队分别以业务                            互通,患者就诊和疫苗接种预约,核酸检测报告的
           脱产、半脱产和灵活调度的方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灵活获取等,都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因此,医
           领导小组牵头落实对应急全科医生团队人员培训,                              共体须加强防控的信息化技术建设。(6)心理健康
           并制定应急团队的管理制度、人员绩效方案和培训                              服务提供。医共体建立区域疫情防控心理干预队伍,
           方案,以此为依据落实对应急全科医生团队的管理。                             制定本区域的人群心理干预方案,完善区域内各类心
           7.1.2 防控工作的条件准备 (1)预检分诊点、发                          理健康服务,加强对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知识宣教。
           热门诊及隔离场所设置。①预检分诊点:医共体内各                             7.1.3 制定“平急结合”的行动方案及反复培训 / 演
           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严格落实                              练 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及时更新防控和诊疗
           预检分诊制度,避免人群聚集,缩短患者及陪同人                              制度,形成统一、科学、可行的行动方案,分类制定
           员等候时间。此外,各医疗卫生机构应推行非急诊                              成各项工作的常态化流程和应急预案,并对医共体全
           患者预约诊疗,合理分配就诊时间,避免患者在机                              体人员进行反复培训,做到“人人参训、人人考核、
           构内聚集。②临时隔离观察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人人过关”。此外,应定期组织演练,全面提升疫情
           需设置与常规就诊区域相对独立、通风良好且具备                              防控能力和应急能力。
           消毒条件的临时隔离观察点。当预检分诊点发现发热                             7.1.4 健康知识宣教 医共体应与政府、社区紧密合
           或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时,应由专人及时指引患者                              作,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
           在临时隔离观察点等候,并通知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宣传栏、宣传册等多种群众方便、可及的宣教形式,
           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就近发热门诊就诊。③发热门诊:                             对群众开展全面的 COVID-19 疫情防控知识宣教,提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