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8
P. 57
·95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较多,已发现部分特异性差异菌群,并进行了深入的 和奈瑟菌属(Neisseria)则显著减少。而 DENG 等 [21]
机制研究,如研究发现 Colidextribacter 通过增加癌基因 研究发现在属水平上,食管鳞癌患者粪便中链球菌
bcl-2 和 bcl-xl 的表达,抑制结肠细胞凋亡,从而促进 (Streptococc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肿瘤的形成 [17] 。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可产生脆弱拟杆 Subdoligranulum、布劳特菌属(Blautia)、Romboutsia、
菌毒素,与结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激活调节性 T 淋巴 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Paeniclostridium、多尔菌属
细胞并降低白介素(IL)-2 水平,随着 IL-2 水平的下降, (Dorea)和阿托波菌属(Atopobium)丰度显著增加,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Th17)的产生导致 IL-17 水平升高, 而毛螺菌属(Lachnospira)、Bacteroides、Agathobacter、
促进癌细胞存活和增殖 [18] 。双歧杆菌能增强树突状细 Lachnoclostridium、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帕
+
胞功能,导致肿瘤微环境中 CD 8 T 细胞的启动和聚集 拉普菌属(Paraprevotella)等菌属丰度降低。可见上述
介导效应,从而增加程序性死亡受体 - 配体 1(PD-L1) 研究报道的菌群存在很大差别,纵观之前文献报道的虽
特异性抗体治疗效果,抑制结肠癌的发展 [19] 。 为同一类型肿瘤患者,但肠道菌群中检测出的具有统计
关于肠道菌群和食管鳞癌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 学意义的菌群差别也较大,考虑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
前文献已报道的差异菌群多为从口腔取材,肠道菌群 微环境,容易受到患者饮食、情志、基础疾病及药物等
报道较少。位俊敏等 [20] 研究发现食管癌患者口腔中 的影响,故本研究选取 4NQO 原位诱导食管癌模型小鼠
卟啉菌属表达升高。ZHAO 等 [4] 报道食管癌患者唾液 粪便为检测标本,最大限度使饮食、环境等外界因素达
菌群中显著增加的菌群为 Firmicutes、革兰阴性菌门 到统一性,尽量避免误差。
(Negativicutes)、硒单胞菌门(Selenomonadales)、 本研究结果显示,MX 组与 DZ 组相比肠道菌群的
Prevotellaceae、Prevotella 和韦荣菌科(Veillonellaceae), 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两组肠道菌群差异物
而 Proteobacteria、β- 变形杆菌门(Betaproteobacteria)、 种 分 析 显 示,MX 组小 鼠 粪 便 中 Prevotellaceae_UCG-
奈瑟菌目(Neisseriales)、奈瑟菌科(Neisseriaceae) 003、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
Ruminococcus、Prevotellaceae_UCG-001、Prevotella、
DZ 组 MX 组 Colidextribacter、Lachnospiraceae_UCG-006 丰度高于 DZ
组,Romboutsia、Turicibacter 丰度低于 DZ 组。LEfSe 分
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Prevotellaceae_UCG-003、埃
希菌 - 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Bacteroides、
Lachnospiraceae_ NK4A136_group 在 MX 组 丰 度 明 显
增高,Romboutsia 丰度在 DZ 组明显降低。两种检验
分析中均有统计学差异的菌属为 Prevotellaceae_UCG-
003、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 和
Romboutsia,这 4 种菌属可能更具有生物标志物意义。
Bacteroidota 是肠道菌群的主要成分,其与 Firmicutes
约占肠道菌群的 90% 以上,研究证实拟杆菌属
(Bacteroidetes)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菌群中丰度明显增
高 [22-23] ,并有研究发现拟杆菌属在食管鳞癌诊断中准
确率较高 [21] ;Prevotellaceae 在食管癌患者口腔菌群中
及结直肠癌患者粪便菌群中丰度虽有明显增高 [4,24] ,
-6.0 -4.8 -3.6 -2.4 -1.2 0 1.2 2.4 3.6 4.8 6.0 但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但 Lachnospiraceae_NK4A136_
LDA 值(log 10) group 及 Romboutsia 在结直肠癌及胃癌等肿瘤患者中丰
注:柱状图显示 LDA 值 >4 的菌群,即有统计学差异的生 [21,25-26]
物标志物;Clostridia= 梭状芽孢杆菌纲,Prevotellaceae= 普 雷 度虽有明显变化 ,但本研究结果与之不同,因
沃 菌 科,Lachnospiraceae= 毛 螺 菌 科,Lachnospirales= 毛 螺 菌 此还需进一步研究检测确定。
目,Enterobacterales= 肠 杆 菌 目,Enterobacteriaceae= 肠 杆 菌 科, 综上所述,食管鳞癌原位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物种多
Escherichia_ Shigella= 埃希菌 - 志贺菌属,Escherichia_coli=大
肠埃希菌,Oscillospirales= 颤螺旋菌目,Bacteroidaceae= 拟杆菌 样性降低,存在特异性差异菌属,可为食管癌的诊断提
科,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 毛 螺 菌 科 NK4A136 组, 供参考。虽然本研究发现了 MX 组较 DZ 组小鼠肠道菌
Oscillospiraceae= 颤螺旋菌科,Ruminococcaceae= 瘤胃球菌科,
Peptostreptococcaceae= 消化链球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 丹毒丝菌科, 群显著改变,但 16SrDNA 为半定量检测,故仍需宏基
Erysipelotrichales= 丹毒丝菌目 因组学或靶向微生物学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差异菌群,并
图 9 两组小鼠肠道菌群 LEfSe 分析柱状图 进行更加深入的机制研究来进行验证,寻找食管鳞癌特
Figure 9 Histogram of LEfSe analysis of intestinal flora between two
groups of mice 异性的靶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