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8
P. 5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949·


           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目(Lachnospirales)、         NK4A136_group、 颤 螺 旋 菌 科(Oscillospiraceae)、 瘤
           Prevotellaceae_UCG-003、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      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丰度在 MX 组升高,另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埃希菌 - 志贺菌属                 外 Peptostreptococcales_Tissierellales、Romboutsia_ilealis、
           (Escherichia-Shigella)、大肠埃希菌种(Escherichia_          Romboutsia、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
           coli)、颤 螺旋菌 目(Oscillospirales)、拟 杆菌科                丹 毒 丝 菌 科(Erysipelotrichaceae)、 丹 毒 丝 菌 目
           (Bacteroidaceae)、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       (Erysipelotrichales)丰 度在 DZ 组升高(P<0.05)。
                                                               在 属 水平 上,Prevotellaceae_UCG-003、Escherichia-
                      MX 组   DZ 组  PCoA-PC1 vs PC2             Shigella、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 NK4A136_group
                 0.2                                           在 MX 组丰度增高;Romboutsia 丰度在 DZ 组增高
                                                               (P<0.05),见图 9。
                                                               3 讨论
                 0.1                                               肠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拥有一个密集而
               PC2(12.11%)  0                                  多样的微生物群落,称之为肠道菌群,该菌群与宿主共


                                                                                   [5]
                                                                                      。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的主
                                                               同进化以建立相互关系
                                                                                                    [6]
                                                                                                       、合成维
                                                               要作用表现在分解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0.1                                           生素  [7] 、调节宿主防御      [8] 及调控肿瘤     [9] ,尤其在肿
                                                               瘤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
                                                               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如结
                -0.2                                           直肠癌   [10-11] 、肺癌 [12] 、胃癌 [13] 、肝癌 [14] 、黑色素
                           -0.4     -0.2        0
                                PC1(27.31%)                    瘤 [15-16] 等。目前有关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方面的研究
                   图 5 两组小鼠肠道菌群 Beta 多样性 PCoA 图
           Figure 5 PCoA diagram of Beta diversity in intestinal flora between two
           groups of mice                                                                      95% 置信区间      P 值





                150


                100


                50



                 0
                         组间          DZ 组        MX 间
                   图 6 两组小鼠肠道菌群 Anosim 组间差异分析
           Figure 6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OSIM) of intestinal flora between
           two groups of mice

                     MX 组    DZ 组       95% 置信区间       P 值
                                                                              组间平均值             组间差异
            未明确细菌                                      0.004      注:Prevotellaceae_UCG-003= 普  雷  沃  菌  科 _UCG-003,
                                                               Bacteroides= 拟杆菌属,Romboutsia= 罗姆布茨菌,Lachnospiraceae_
                                                               NK4A136_group= 毛 螺 菌 科 NK4A136 组,Ruminococcus= 瘤胃球菌
              蓝细菌                                      0.010
                                                               属,Prevotellaceae_UCG-001= 普 雷 沃 菌 科 _UCG-001,Prevotella=普
                                                               雷沃菌属,Colidextribacter= 大肠埃希菌,Turicibacter= 土杆菌属,
            易感微生物                                      0.050
                                                               Lachnospiraceae_UCG-006= 毛 螺 菌 科 _UCG-006,[Eubacterium]
                                                               _ruminantium_group= 真 杆 菌 属 - 反 刍 动 物 组,Oscillibacter= 颤 杆
             弯曲杆菌                                      0.003   菌 克,[Eubacterium]_xylanophilum_group= 嗜木聚糖真杆菌属,
                                                               Parabacteroides= 副杆菌属,Desulfovibrio= 脱硫弧菌属,Streptococcus=
                  0           0.03 0  0.005  0.010  0.015  0.020  链球菌属,Lachnoclostridium= 腔隙杆菌,Elusimicrobium= 淋溶菌,
                     组间平均值              组间差异                   Helicobacter= 幽门螺杆菌,Roseburia= 罗斯菌属
                     图 7 两组小鼠肠道菌群门水平差异分析                                  图 8 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属水平差异分析
           Figure 7 Differential species analysis of intestinal flora at the phylum level   Figure 8 Differential species analysis of intestinal flora at the genus level
           between two groups of mice                          between two groups of mice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