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2022-36-中国全科医学
P. 65
·454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 其中治疗后 24 、72 h,氢吗啡酮 PCIA 组患者 NRS 评分、
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 7 个维度。每个维度按 0~3 计分, 爆发痛发作次数均低于舒芬太尼 PCIA 组和吗啡 PCIA
各维度累计得分即为 PSQI 总分,共 0~21 分,评分越高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周,氢吗
睡眠越差 [20] 。 啡酮 PCIA 组与舒芬太尼 PCIA 组患者 NRS 评分均低于
1.3.5 生活质量 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 吗啡 PCIA 组,氢吗啡酮 PCIA 组患者爆发痛发作次数
表(Cancer Quality of Life Core Questionnaire 30, 低于吗啡 PCI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QLQ-C30)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记录治疗前及 疗后 2 周、1 个月,氢吗啡酮 PCIA 组与舒芬太尼 PCIA
治疗后 1 个月的 QLQ-C30 评分。该量表于 1986 年由欧 组患者 NRS 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吗啡 PCIA 组,
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21] 制定,为反映癌 2.3 治疗前后MEDD 及PSQI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
症患者共性的生存质量核心量表,可分为 15 个维度, 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MEDD均升高,PSQI评分均降低,
共 30 个条目。本研究采用其中的 5 个功能维度(躯体、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个月,吗啡
社会、认知、情绪、角色功能)和 1 个总体生活质量维 PCIA 组患者 MEDD 高于氢吗啡酮 PCIA 组和舒芬太尼
度,每项评分 0~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PCIA 组,舒芬太尼 PCIA 组患者 MEDD 高于氢吗啡酮
1.3.6 不良反应 记录患者治疗后 1 个月的不良反应, PCI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个月,
包括恶心、呕吐、便秘、食欲缺乏、口干、多汗、头晕、 吗啡 PCIA 组患者 PSQI 评分均高于氢吗啡酮 PCIA 组和
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谵妄等。 舒芬太尼 PCI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 表 3。
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三组间 2.4 治疗前后 QLQ-C30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三
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LSD-t 检 组患者治疗后 1 个月 QLQ-C30 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
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重复测量资料 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个月,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三组 吗啡 PCIA 组患者 QLQ-C30 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
2
2
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 χ 分 氢吗啡酮 PCIA 组和舒芬太尼 PCIA 组,舒芬太尼 PCIA
割法进行两两比较。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患者情绪功能评分低于氢吗啡酮 PCIA 组,差异均有
2 结果 统计学意义(P<0.05);氢吗啡酮 PCIA 组与舒芬太尼
2.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02 例难治性癌痛合并口 PCIA 组患者 QLQ-C30 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
服困难患者中男51例、女51例,平均年龄(60.2±6.3)岁。 角色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疼痛程度、NRS 评分、MEDD、 (P>0.05),见表 4。
原发肿瘤类型、疼痛类型、TNM 分期比较,差异均无 2.5 治疗 1 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 1 个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月,三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2.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 NRS 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比 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或药物减量后不良反应均
较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 NRS 评分、爆发 可减轻或消失。在治疗阶段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均未发
痛发作次数均降低,组别与时间对 NRS 评分、爆发痛 生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治疗后定期复查也未见与
发作次数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及时间分别 阿片类药物相关的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明显异常,
对 NRS 评分、爆发痛发作次数主效应显著(P<0.05)。 见表 5。
表 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among three groups
原发肿瘤类型(呼 疼痛类型(伤害
性别 年龄 疼痛程度 NRS 评分 MEDD 吸系统肿瘤 / 消化 感受性疼痛 / 神 TNM
组别 例数 分期
(男 / 女) ( ±s,岁) (中度 / 重度)( ±s,分) ( ±s,mg) 系统肿瘤 / 生殖系 经病理性疼痛 / (Ⅲ/Ⅳ)
统肿瘤 / 其他) 混合性疼痛)
氢吗啡酮 PCIA 组 34 18/16 59.1±6.2 8/26 7.29±1.14 220.35±7.73 8/9/12/5 7/14/13 6/28
舒芬太尼 PCIA 组 34 17/17 61.1±6.5 10/24 7.12±1.07 220.47±7.81 9/8/11/6 10/13/11 7/27
吗啡 PCIA 组 34 16/18 60.4±6.3 8/26 7.15±1.18 217.88±6.68 7/8/13/6 10/14/10 9/25
2
χ (F)值 0.235 0.916 a 0.413 0.237 a 1.317 a 0.614 1.127 0.811
P 值 0.889 0.404 0.813 0.789 0.273 0.996 0.890 0.667
a
注:PCIA=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NRS= 疼痛数字评分表,MEDD= 每日等效口服吗啡剂量,TNM= 原发灶、淋巴结、远处转移; 为 F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