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5
P. 51

·184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提供,大气颗粒物(PM 10 )、二氧化硫(SO 2 )与二氧                     表 1 2005—2019 年浦东新区每日脑卒中死亡、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
                                                               物浓度分布
           化氮(NO 2 )在内的上海市大气污染物资料由上海市环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daily stroke mortality,meteorological
           境监测中心提供。                                            factors and air pollutants in Pudong New Area,2005—2019
           1.2 统计学方法 为探讨日均气温与居民脑卒中死亡                                 项目          ( ±s)      P 25   P 50   P 75
           的非线性效应与滞后效应,首先建立日均气温与滞后的                            每日脑卒中死亡人数(人)
           交叉基,将其纳入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中,由于人群每                              男性             2.74±1.76    1      3      4
           日发生脑卒中死亡属于小概率事件,其分布符合 Poisson                         女性             2.80±1.76    2      3      4
           分布的特征,采用 Poisson 回归作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                         <75 岁          1.62±1.31    1      1      2
                                                                 ≥ 75 岁         3.92±2.12    2      4      5
           型的链接函数。利用自然三次样条函数,控制包括长期
                                                                 小学及以下          3.80±2.13    2      4      5
           趋势、周期效应相对湿度、平均大气压、大气污染物
                                                                 中学及以上          1.74±1.37    1      2      3
           在内的混杂因素。以哑变量的形式对星期几效应进行
                                                                 出血性脑卒中         2.05±1.50    1      2      3
                                                                 缺血性脑卒中         2.79±1.76    2      3      4
           控制。模型具体形式如下:Log[E(Yt)]=α+βX t,l
           +ns(time)+ns(Zt,df)+ns(pollu,df)+DOW;其中             气象因素
           E(Yt)为观察日 t 的居民脑卒中预期死亡人数,α 为                          日均温度(℃)        17.25±8.78  9.60  18.20   24.40
           截距,X t,l 为观察日 t 的日均气温与滞后期 l 的交叉基,                     日均相对湿度(%) 73.75±12.32     66.20  75.00   82.40
           β 为 X t,l 的系数,ns 为自然三次样条函数,time 为观                    日均大气压(hPa) 1 015.83±8.97 1 008.20 1 015.90 1 022.88
           察日 t 的时间变量,对包括长期趋势与季节效应等时间                          空气污染物
                                                                         3
           因素进行控制,Zt 为观察日 t 可能对脑卒中死亡产生影                          PM 10 (μg/m )  68.87±43.55  41.00  58.00  84.00
                                                                         3
                                                                 SO 2 (μg/m )   28.82±25.08  11.00  19.00  39.00
           响的平均相对湿度以及平均大气压,pollu 为观察日 t 包
                                                                         3
                                                                 NO 2 (μg/m )   44.68±21.59  29.00  40.00  56.00
           括 PM 10 、SO 2 与 NO 2 在内的大气污染物浓度。DOW 为
                                                                  注:PM 10 = 大气颗粒物,SO 2 = 二氧化硫,NO 2 = 二氧化氮
           用于控制星期几效应的哑变量。参考既往研究                      [8-9] ,
           将相对湿度、日均大气压及大气污染物的自由度均设定                            显示,高温与低温均增加居民脑卒中死亡的风险,其中
           为 3,日均气温交叉基的最大滞后天数设定为 21 d。依                        高温对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显著,对出血性脑卒中
           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将          死亡的影响不显著;高温的影响较为短促,对脑卒中死
           时间变量的自由度设定为 3/ 年,交叉基中气温与滞后                          亡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影响均在当日达到最强;低
           天数的自由度分别设定为 5 和 6。以日均气温的中位数                         温对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影响显著,对缺血性脑卒中
          (P 50 =18.2 ℃)作为参考温度,以日均气温的 P 5 (3.0 ℃)              死亡的影响不显著;低温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与 P 95 (30.1 ℃)相对于参考温度脑卒中死亡风险的相                     对脑卒中死亡与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效应均在滞后 1 d
           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代表低温效应与高温效                    (Lag 1 d)出现,滞后 - 效应曲线呈现出“双峰”特征,
           应的影响,计算当日、0~1 d、0~3 d、0~7 d、0~14 d 及                见图 1~3。
           0~21 d 累积效应以探讨效应的累积性与滞后性;依据年                        2.3 日均气温对居民脑卒中死亡累积效应分析 低温
           龄(分为 <75 岁与≥ 75 岁)、文化程度(是否具有中                       对脑卒中死亡与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累积效应在 Lag
           学及以上文化水平)对居民脑卒中死亡进行分层,探讨                            0~14 d 达到最大,对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累积效应在
           年龄与文化程度对效应的修饰作用,计算不同人群效应                            各滞后期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 2)。高温对居民脑
           值差的 95%CI 检验差异的显著性          [10] 。                  卒中死亡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影响的累积效应在 Lag
               统计分析采用 R 3.5.0,其中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                     0~1 d 达到最大,对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累积效应在各
           自然三次样条函数分别用“dlnm”程序包与“splines”                      滞后期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 3)。
           程序包构建,双侧检验水准 α=0.05。                                2.4 年龄与文化水平的修饰作用 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2 结果                                                低温对 <75 岁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资料统计描述 2005—2019 年浦东新区累计报告                      对≥ 75 岁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在 Lag 0~14 d 达到最大;
           居民脑卒中死亡 30 337 人,其中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                        低温对小学及以下、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脑卒中死
           性脑卒中死亡分别为 11 221 人与 15 308 人,分别占脑                   亡效应分别在 Lag 0~21 d、Lag 0~14 d 达到最大。低温
           卒中死亡总数的 36.99% 与 50.46%;研究期间,浦东新                    情况下各滞后期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人群脑卒中死亡效
           区气象因素分布与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状况见表 1。                           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4)。
           2.2 日均气温对居民脑卒中死亡影响的滞后特征分析                               高温对 <75 岁、中学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死亡效应不
            绘制日均气温对居民脑卒中死亡影响的 3D 图,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对≥ 75 岁、小学及以下人群脑卒中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