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5
P. 2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1817·


                                                               用,可能是关键的化合物或者靶点               [32] 。每个靶点平均
                                                               与 12.53 个化合物相互作用,每个化合物平均与 14.94
                                                               个靶点相互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与多靶点共同作用
                                                               的整体性和联系性的特点           [33] 。通过筛选得出前 8 名的
                                                67
                                                               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 谷甾醇、异鼠李素、
                              3 306         180                刺芒柄花素、豆甾醇、毛蕊异黄酮、7-O- 甲基 - 异微
                                                               凸剑叶莎醇度值,除 7-O- 甲基 - 异微凸剑叶莎醇只
                                               黄芪建             为黄芪活性成分外,其余均为共有活性成分,见表 2。
                                                中汤
                                                               依据节点连接度值(degree)调节网络中靶基因的面积
                  IBS-D                                        大小,由图 2 可知 PTGS2、HSP90AA1、雌激素受体 1
                                                               (ESR1)、PPARG、AR、NOS2、PTGS1、NCOA2、
              注:IBS-D=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PRSS1、SCN5A、CDK2 等靶基因度值较大。
                        图 1 药物 - 疾病靶点的韦恩图
                Figure 1 Venn diagram of drug-IBS-D intersected targets  2.4 黄芪建中汤治疗 IBS-D 潜在作用靶点互作网络






















































              注:三角形为药材;圆形为活性成分,其中粉红色圆形为共同活性成分;菱形为靶点;GC= 甘草,SJ= 生姜,HQ= 黄芪,GZ= 桂枝,BS= 白芍,
           DZ= 大枣,AKT1= 丝氨酸 / 苏氨酸蛋白激酶 1,IL= 白介素,TNF= 肿瘤坏死因子,TP53= 细胞肿瘤抗原 p53,CASP3=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
           JUN= 转录因子 AP-1,CTNNB1= 连环蛋白 β1,EGFR=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SR1= 雌激素受体 1
                                               图 2 “药材 - 活性成分 - 靶点”网络图
                                           Figure 2 Network of herbals-active ingredients-targets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