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0
P. 24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1173·


           区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梳理                              2020-02-24,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发
           和综述了疫情应对和常态化防控期间北京市社区慢                              布《关于制定互联网复诊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
           性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政策和相关措施,并与国内                              通知》(京医保发〔2020〕7 号),制定了互联网复
           外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了比较,简要评价了这些政                              诊项目及价格,并将互联网复诊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医
           策效果的文献和资料,期望为进一步优化社区慢性                              疗保险支付范围        [15] 。为了方便广大参保人员就医购
           病患者医疗服务保障政策提供参考。                                    药,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2020-03-02,
           1 新冠肺炎疫情下北京市社区慢性病患者医疗服务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提出对“互联网 +”医保服务进行
           的保障政策                                               实时结算,明确了结算范围和流程,并要求加强基
           1.1 推行“长处方”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期间,                           金监管   [16] 。而且,北京市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
           在原有慢性病可开具 1~2 个月长期处方政策基础上,                          联网 + 医疗”服务的发展,要求:各医疗机构积极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保障局于 2020-01-26                        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互联网 + 医疗”服务,通
           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门诊                             过电话语音咨询、网上咨询、互联网复诊、预约检查、
           开药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卫医〔2020〕8 号),对                          药品预约配送等多种渠道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并
           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用药、较长时间服用                             且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
           过同种药品的患者,接诊医师在保障用药安全的条件                             机构对门诊慢性病患者开展线上咨询和就医指导                       [17] 。
           下,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开药量,并将符合《处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北京市继续探索在基层
           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长处方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更加创新和多样化的“互联网 + 医
           围 [6-7] 。随后,北京市医疗保障局也出台了相应的政                        疗”服务,如“互联网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8] 、
           策,合理放宽医保管理要求,积极支持实施“慢性病                             “互联网 + 药学服务”           [13] 、“互联网 + 护理服
           适当放宽开药量”等特殊政策               [8] 。同时,北京市发            务” [19] ,进一步健全“互联网 + 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布了相应的政策,重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                            保障常态化防控阶段群众的就医、用药和护理等医
           并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强化工作责任,统筹做好慢性                             疗服务需求。《2020 年北京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
           病管理、健康指导和长期处方服务                [9-10] 。             点》(京卫基层〔2020〕10 号)提出,在基层发展“互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北京市发布了多项政策                           联网 + 健康医疗”,推动结构化基层电子病历建设,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在基层的应用,探索开展社区卫
           医疗服务和用药保障工作,继续落实慢性病患者长期                             生服务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             [20] 。为加强对互联网医
           处方服务    [11-12] 。为了提高长期处方的质量、促进合                    疗服务的监管,北京市还提出建立并完善北京市互
           理用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                             联网医疗“1 个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 +N 个互联
           加强社区合理用药工作的通知》(京卫药械〔2020〕                           网医疗子平台”的发展模式             [21] 。《北京市“十四五”
           2 号),要求进一步发挥北京市社区处方三级点评的                            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京发改〔2021〕1606 号)
           作用,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提出,推进“互联网 + 医疗”便民惠民服务,探索“社
           探索开展区域处方前置审核工作试点,不断提高社区                             区卫生服务中心 + 互联网”模式,开展面向居民的
           处方合格率,保障社区患者用药安全                  [13] 。北京市还        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等智能化服务。针对老年人
           加强了对长期处方的管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                             在互联网挂号就医方面遇到的困难,北京市卫生健
           保障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期                              康委员会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
           间门诊开药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卫医〔2020〕51 号),                       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积极推进社区预
           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对使用长期处方患者的用药                              约转诊,方便老年患者就近预约挂号                 [22] (表 1)。
           教育,细化本机构开具长期处方的管理制度,加强                              1.3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疫情应对期间,北京市强
           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卫生部门应加大对医疗                              调充分发挥医联体分级就诊机制和一级医院、社区
           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做好长期处方管理工作                       [14]    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引导
           (表 1)。                                              慢性病患者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                     [23] 。在
           1.2 提供“互联网 + 医疗” 服务 疫情应对 期                          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北京市通过提升基层卫生机
           间,北京市通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时结算、加                              构服务能力、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转诊工作、
           强监管等方式积极推行“互联网 + 医疗”服务。                             加强科普宣传和信息化支撑等方式,持续推进分级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