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7
P. 13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897·


           识(包括疾病辨识、症状严重程度、病因、可控性等),形                          类型慢性病患者特征的就医延迟标准。
           成信念即等同于形成积极就医态度,形成行为即等同于形成                              作者贡献:邹浩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文献 / 资料收集、
           积极就医行为。因此,若患者对疾病缺乏认知,则更易发生                          撰写并修订论文;姜东旭负责文献 / 资料整理;张琳琳负责文
           就医延迟。何清丽等       [41] 对口腔癌患者就医行为展开研究发                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越低越易发生就医延迟;PHILIP-                          本文无利益冲突。
           EPHRAIM 等 [42] 的研究结果显示,及时就医组和就医延迟组                  参考文献
           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时                          [1]PACK G T,GALLO J S. The culpability for delay in the treatment of
           就医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更高。由此可见,通过加强疾                              cancer[J]. Am J Cancer Res,1938,33(3):443-462. DOI:
           病健康宣教促进个体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是降低慢性病                              10.1158/ajc.1938.443.
           患者就医延迟发生率的有力举措。目前,我国社区多已开展                          [2]孙学礼 . 医学心理学[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斌,袁志林 . 某医院 2015—2016 年肝细胞癌患者就医延迟现
           了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常见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0):
           但对于前列腺增生、肾脏疾病等泌尿系统慢性病的防治重视
                                                                   1294-1297.
           不够,这也导致就医延迟在泌尿系统慢性病患者中的发生率
                                                                   WANG  B,YUAN  Z  L.  Investigation  of  medical  delays  in
           较高。未来,在开展就医延迟相关研究时,研究者也需加大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in  2016  and  influencing
           对上述慢性病的关注度。
                                                                   factors[J].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Chinese People's
              笔者在探讨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时,以因素的                             Liberation Army,2017,35(10):1294-1297.
           可控性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发现高龄、受教育                          [4]刘泽民,刘百成,王旺龙,等 . 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
           程度低、居住地为农村、就医态度消极、疾病症状 / 表现不典                           路症状调查及特点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18,27(2):
           型和有强烈病耻感的慢性病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深层次原因                              85-87.
           为: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经济状况较差和缺乏家人、朋友                              LIU Z M,LIU B C,WANG W L,et al. Survery and analyze of lower
           的支持。未来在开展就医延迟相关干预研究时,研究者可着                              urinay tract symptoms of outpatients with benign postatic hyperplasia[J].
           重从上述 3 个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2018,27(2):85-87.
           减少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的发生。                                     [5]郭子玉,李四根 .  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分析[J].
                                                                   慢 性 病 学 杂 志,2018,19(7):886-887. DOI:10.16440/j.
           3 小结
                                                                   cnki.1674-8166.2018.07.016.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的研究已取
                                                               [6]陈冬梅,邢凤梅,张小丽,等 . 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
           得了一定进展,但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风险评估工具仍较少,
                                                                   情况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5):
           且现存评估工具多针对特定疾病研制,其普适性尚待验证。
                                                                   2764-2766.
           同时,多数量表在构建时未进行预测效度检验,尚不知晓其
                                                                   CHEN D M,XING F M,ZHANG X L,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在预测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风险中的效能如何。另外,国内                              knowledge an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开发的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相关量表在临床中的使用率偏低。                             diabetes[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5,42(15):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医务人员对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风                              2764-2766.
           险的识别和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一方面,我国现存                          [7]赵春善,叶璐,李春国 . 农村女性乳腺癌就医延迟现状及影响
           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评估工具条目较多,且使用起来较为复                              因素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21,41(1):74-
           杂、耗时,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务人员使用工具的积极                              76. DOI:10.3969/j.issn.1005-5916.2021.01.017.
           性。下一步,需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提升其对慢性病                              ZHAO C S,YE L,LI C G. Patient delay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患者就医延迟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同时在研制相关                              of breast cancer among rural women[J].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2021,41(1):74-76. DOI:10.3969/j.
           评估工具时,应尽可能保证工具简洁、高效、使用便利,以
                                                                   issn.1005-5916.2021.01.017.
           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工具使用意愿。并可针对不同种类的慢
                                                               [8]吴晓丹,陈春燕,巢花香,等 . 结直肠癌患者就诊延误现状及
           性病患者,开展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或队列研究,探寻其发
                                                                   延误时间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
           生就医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构建慢性病患者就
                                                                   4109-4114.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38.
           医延迟风险预测模型,以早期发现就医延迟高危人群。此外,
                                                                   WU X D,CHEN C Y,CHAO H X,et al. Status of pre-hospital
           目前关于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的横断面调查研究较多,而干                              dela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lay time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预性研究较少。建议研究者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在开发更多                              cancer[J]. Chin Gen Pract,2017,20(33):4109-4114.
           标准化测量工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背景,构建精准化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38.
           干预方案,并将其在就医延迟高风险人群中加以实施,以改                          [9]章娟,汪学红,杨华杰,等 . 卒中入院延迟的社会决定因素分
           善慢性病患者就医延迟发生现状。最后,虽然 PACK 等                [1] 将        析[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8(1):40-43. DOI:
           就医延迟定义为患者首次发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于医疗机构的                              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4.01.012.
           间隔时间≥ 3 个月,但考虑到每种慢性病都具有其特殊性,                            ZHANG J,WANG X H,YANG H J,et al. Social determinants
           研究者应根据各类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符合不同                              of pre-hospital delays after onset of stroke[J]. Chinese Journal of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