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7
P. 106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871·
干预后,两组患儿肌张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 要意义,也是解决儿童发育迟缓问题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常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以运动疗法和中医推拿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张力改善情况上, 主,而运动疗法中以 Bobath 疗法应用最为广泛。Bobath
观察组患儿肌张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疗法遵循儿童神经发育规律:(1)通过抑制异常姿势,
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56.7%(17/30), 修复或重建损伤的运动传导通路;(2)通过控制关键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6.7%(26/30),观察组临床总 点,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增强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
2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13.658, 运动的控制和调节能力;(3)通过刺激(抑制性叩击)
P<0.001),见表 4。 浅表感受器和固有感受器,提高特定肌群的肌张力。感
3 讨论 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
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在婴儿期多以肌张力异常和运动 导,可促进脑皮质运动区功能重组,进而可促进肌肉持
发育落后为主要表现,在学龄前期常表现为运动获得能 续性共同收缩,从而提高患儿身体对抗重力的能力 [17] 。
力延迟、平衡协调能力差、本体感觉失调、语言及智力 KERST 等 [18] 发现,通过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
障碍等。部分患儿到了学龄期甚至会出现语言理解困难 (1)患儿肌张力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2)可
或表达不良、发音不准、阅读障碍、书写困难、笨手笨脚、 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建立;(3)
视空间障碍、继发性情绪问题、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 可诱导出正常的姿势反射,并引导患儿体验正常的运动
品行问题等。全面发育迟缓不仅严重阻碍了学龄期儿童 感觉;(4)可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从中医角度
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发展,还分别给家庭、社会 看,全面发育迟缓属于“五迟、五软”范畴,其主要由
带来了沉重的精神、经济负担 [14] 。研究表明,1~2 岁 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外加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或
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黄金期”,是其神经细胞增殖、 受寒、阴阳气血不运所致 [19]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
脑髓鞘化阶段,也是其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最强、代偿 医推拿有补泻的作用,具有疏经通络、健脾益气、填精
能力最好的时期 [15] 。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中,大脑在 益髓、补肾健脑等功效 [20]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推拿
结构、功能上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且易受环境和 可促进患儿脑干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可
经验的影响 [16] 。此时,给予患儿适宜的感觉刺激和经 改善脊髓前角细胞和骨骼肌的功能活动。此外,推拿还
验性干预,可提高其大脑可塑性,促进其大脑功能正常 可以加强骨骼肌蛋白合成,减轻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
化,进而可纠正发育迟缓,改善功能障碍。因此,“早 有效地调节运动系统中肌肉关节的功能,进而可促进肌
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对于本病管理具有重 肉形态和构造的恢复,提高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的
表 3 两组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干预前、后 GMDS 5 个功能领域发育商及 GQ 比较( ±s)
Table 3 Comparison of five developmental quotient subscales of GMD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hypoton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Q BQ CQ DQ EQ GQ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0 81.34±6.19 87.95±5.55 a 79.37±6.20 86.08±6.39 a 82.55±4.86 90.19±5.84 a 81.89±6.37 90.09±5.08 a 82.59±5.12 90.52±5.18 a 82.71±3.13 89.84±3.31 a
观察组 30 80.99±5.24 99.71±4.29 a 81.66±4.63 99.74±4.94 a 81.11±4.54 99.00±4.12 a 82.62±4.85 99.35±4.75 a 80.33±5.09 99.05±3.44 a 81.49±1.96 99.37±1.76 a
t 值 0.241 -9.182 -1.616 -9.268 1.182 -6.756 -0.498 -7.286 1.712 -7.527 1.801 -13.951
P 值 0.811 <0.001 0.111 <0.001 0.242 <0.001 0.620 <0.001 0.092 <0.001 0.077 <0.001
a
注: 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AQ 表示运动,BQ 表示个人与社会,CQ 表示听力与语言,DQ 表示手眼协调,EQ 表示表现,GQ 表
示总发育商
表 4 两组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干预前、后肌张力情况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 muscle ton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hypotonia
肌张力评分〔M(QR),分〕 肌张力改善情况〔n(%)〕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显效 有效 无效
对照组 30 1.00(1.00) 2.00(1.00) a 9(30.0) 8(26.7) 13(43.3)
观察组 30 1.00(2.00) 3.00(1.00) a 17(56.7) 9(30.0) 4(13.3)
Z 值 -1.728 -2.347 7.285
P 值 0.084 0.019 0.026
a
注: 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