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中国全科医学2022-07
P. 105
·87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利用常模手册查询得分对应的百分比,百分比参考值为 表示,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
>50%~55%。参照英国于 2006 年颁布的格里菲斯儿童神 组间比较采用 Wilcoxon 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
2
经发育量表 - 延伸修订版(GMDS-ER)中的评分标准, 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Mann-
得出患儿的发育年龄(发育水平同发育标准比较而得出 Whitney U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的年龄)。发育商 =(发育年龄 / 生理年龄)×100,其中, 2 结果
生理年龄用评估日期与出生日期之差来推算。6 个发育 2.1 纳入患儿一般资料 60 例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
商分别命名为 AQ(运动)、BQ(个人与社会)、CQ(听 低下患儿中,男 31 例(51.7%);月龄为 12~18 个月者
力与语言)、DQ(手眼协调)、EQ(表现)、GQ(总 32 例(53.3%)。对照组 30 例中,女 16 例(53.3%);
发育商,为 6 个能区发育商的平均值 [11-12] )。GMDS 月龄为 12~18 个月者 18 例(60.0%)。观察组 30 例中,
经验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53, 男 17 例(56.7%);月龄为 19~24 个月者 16 例(53.3%)。
重测信度为 0.798~0.984,可用于评定儿童的智力水平。 两组患儿性别、月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2 肌张力评定 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即刻)由治 (P>0.05),见表 1。
疗师采用肌张力低下评定量表 [13] 对患儿肌张力水平进
表 1 两组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行评级。肌张力重度低下评定为 0 分,肌张力中度低下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children with global
评定为 1 分,肌张力轻度低下评定为 2 分,肌张力正常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hypotonia in two groups
评定为 3 分。肌张力改善评价标准:与干预前相比,干 性别 月龄〔n(%)〕
组别 例数
预后肌张力恢复正常或增高≥ 2 级则可视为显效,干预 (男 / 女) 12~18 个月 19~24 个月
后肌张力增高 1 级可视为有效,干预后肌张力没有改善 对照组 30 14/16 18(60.0) 12(40.0)
视为无效。总有效人数为显效人数和有效人数之和。 观察组 30 17/13 14(46.7) 16(53.3)
1.5 质量控制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 χ 值 0.601 1.071
2
表,按照随机数字表产生的随机序列,将受试患儿随机 P 值 0.438 0.301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将随机化分组结果放入封闭信
封中进行分组隐匿,于试验结束进行统计分析时揭盲。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 GMDS 5 个功能领域百分比
为了尽可能减少偏倚,研究的设计者不参与到干预措施 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 GMDS 5 个功能领域百分比比
实施、观察指标评估和数据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所有参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
与干预方案实施的康复治疗师在研究开始前均接受过严 儿 GMDS 5 个功能领域百分比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
格、统一的培训。观察指标的评估由两名未参与到干预 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 5 个功能领域百分比均
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治疗师完成。两名治疗师均参加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GMDS 中文版注册评估师认证培训班并取得了相应的认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 GMDS 5 个功能领域发育商、
证证书,从事儿童康复专业工作 10 余年,具备较好的 GQ 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 5 个功能领域发育商、GQ
评估资质。所有试验数据均由非参试人员进行输入、整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
理,并由独立的第 3 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 患儿 5 个功能领域发育商、GQ 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 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 5 个功能领域发育商、
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s)表示,同组干预前后 GQ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 2.4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肌张力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
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 干预前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两组全面发育迟缓伴肌张力低下患儿干预前、后 GMDS 5 个功能领域百分比比较(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normative percentages of five subscales of GMDS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hypoton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 运动 B 个人与社会 C 语言 D 手眼协调 E 视觉表现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0 24.42±8.30 33.08±9.25 a 27.00±7.58 35.83±8.21 a 25.25±6.77 37.33±10.15 a 24.33±7.22 38.67±9.28 a 24.67±7.65 38.00±8.57 a
观察组 30 25.58±5.46 53.83±7.03 a 24.00±6.52 54.00±7.00 a 23.33±4.22 53.17±6.50 a 24.25±5.54 54.33±8.28 a 22.75±7.41 53.33±6.61 a
t 值 -0.608 -9.778 1.643 -9.225 1.316 -7.197 0.050 -6.901 0.986 -7.760
P 值 0.546 <0.001 0.106 <0.001 0.193 <0.001 0.960 <0.001 0.328 <0.001
a
注: 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GMDS= 格里菲斯儿童神经发育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