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2023-05-中国全科医学
P. 131
·644·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February 2023, Vol.26 No.5
regulator,CFTR)、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 Kazal 1 型 腺外分泌型糖尿病 [24-25] 。该并发症发病年龄较早,血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Kazal 1type,SPINK1)、糜蛋 糖水平波动较大,常需胰岛素治疗 [26] 。然而由于临床
白 酶 C(chymotrypsin C,CTRC), 其 中 以 PRSS1 基 上对 T3cDM 的认识不够充分,常被误诊为 2 型糖尿病
因 最 常 见, 该 基 因 以 R122H( 占 65%)、N29I( 占 (type 2 diabetes melitus,T2DM)。 有 研 究 显 示,559
25%)突变位点多见,其他突变位点如 V39A、L104P、 例继发于胰腺疾病的新发糖尿病成年患者中,仅 2.7%
D22G、N29T、K23R、D19A、C139S 等 罕 见 [9,12-16] 。 被诊断为 T3cDM,而高达 87.8% 被误诊为 T2DM [27] 。
欧洲人群由 PRSS1 基因突变导致的 HP 最普遍,携带 T3cDM 患者重度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R122H 和 N29I 突变者分别占 52%、21% [12] 。而中国 T2DM [28] ,前者中有 79% 出现过一过性低血糖,41%
人群 PRSS1 突变频率较低,台湾地区特发性 CP PRSS1 出现过重度低血糖,且低血糖较难纠正,生活质量显著
基因突变频率仅为 4.6%(6/129) [17] 。本文患儿的 下降,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较高 [27] 。一项
PRSS1 基因突变位点为 V39A,国内至今(2022 年 3 月) 对 2 000 多例 CP 患者的随访发现,在确诊为 CP 10 年后,
尚未见报道,国外仅有一篇文献报道显示在 1 个意大利 有 28% 的患者出现 T3cDM,且随病程的延长,T3cDM
家系三代人中共有 7 名无诱发因素的成年 CP 患者携带 发生率明显升高(50 年后高达 90%) [29] 。已有研究表
V39A(c.116T>C)突变,符合 HP 诊断标准,先证者是 明,PRSS1 基因外显子异常可显著增加 T3cDM 的发生
1 名 57 岁 CP 并发胰腺癌的男性患者 [9,12] 。 风险 [30] 。本文患儿母亲 20 岁前即诊断为 CP,22 岁时
目前认为胰蛋白酶原突变体(即 PRSS1 基因突变体, 曾出现 2 次餐后 2 h 血糖 >11.1 mmol/L,当时未被诊断
如 V39A)在胰腺内自激活(即胰蛋白酶激活胰蛋白酶 为糖尿病,后近 10 年血糖无明显异常,但 33 岁出现血
原的过程)增加是 HP 的主要原因。CTRC 可通过将胰 糖异常后被确诊为“糖尿病”,结合其病史、基因检测
蛋白酶原激活肽加工成更易被胰蛋白酶切割的形式,刺 结果,可诊断为 T3cDM。此外,患儿外婆有糖尿病病史,
激阳离子胰蛋白酶原的自激活,而突变体 V39A(突变 但无腹痛表现,既往研究提示我国 CP 患者中约 10% 的
型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可减少或减慢阳离子胰蛋白酶原 患者无腹痛症状,部分表现为亚临床过程 [31] 。既往研
降解,造成胰蛋白酶原自激活增加,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究表明,胰腺外分泌功能损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较
腺泡细胞损伤相关的炎性反应而导致胰腺炎发生。研究 高,提示普通人群中 CP(亚临床)发病率被低估,同
证实,在 CTRC 存在的情况下,与野生型阳离子胰蛋白 样 T3cDM 的诊断可能也被低估了 [32] 。患儿外婆罹患
酶原相比,V39A 对胰蛋白酶原的自激活明显增加,且 糖尿病,不除外其为 HP 合并 T3cDM 患者,但因其逝
胰蛋白酶活性水平升高,而无 CTRC 时,V39A 对胰蛋 世较早,未能进行基因测序确诊。但综合上述分析,患
白酶原的自激活无显著影响,提示 V39A 发挥功能需要 儿母亲的 V39A 突变来自患儿外婆可能性大(患儿外公
依赖 CTRC 的调节 [18-20] 。 并无胰腺炎及糖尿病病史),且患儿及其母亲均明确携
目前针对 HP 治疗尚无特定的药物,治疗上与其他 带该突变,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
原因引起的胰腺炎相似,通过避免诱因、控制疼痛、药 HP 可并发胰腺癌,一项关于胰腺癌的大数据研
物治疗内外分泌功能不足、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 究结果显示,CP 和糖尿病均是胰腺癌高危因素,而二
(如胆管和十二指肠梗阻、假性囊肿、胰源性腹腔积液 者并存可致胰腺癌风险增加 33.52 倍 [33] 。CP 引起的
等)、监测胰腺癌等方式来进行,但应注重个体化、多 T3cDM 可能是癌前状态,27%~88% 的患者确诊胰腺
学科治疗。同时,避免导致胰腺炎恶化的环境因素,如 癌前 2~3 年会出现新发糖尿病 [32,34-35] 。研究表明,
吸烟、饮酒、使用与药物性胰腺炎相关的药物(如血管 PRSS1 过度表达和基因突变对胰腺癌发生有重要影
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羟甲基戊二酸辅酶 A 还原酶抑 响 [36] 。本例患儿母亲系 PRSS1 基因突变,20 岁前确
制剂和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2,21-22] 。有 诊 CP,33 岁时出现了新发糖尿病,其患胰腺癌的危险
学者通过统计 1998—2012 年的相关数据,提出大多数 性增加,应定期体检行胰腺癌筛查。
儿童和青少年 HP 患儿可通过内镜获得初步治疗,但发 综上,HP 属罕见常染色体遗传病,国内尚未见相
现手术治疗后疼痛持续缓解时间(9.1 年)较前者(3.4 年) 关文献报道 V39A 突变引起的 HP 家系。T3cDM 是 HP
可能更长 [23] 。本例患儿目前通过药物即可控制病情, 的并发症,但临床上对 T3cDM 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
尚不需内镜、手术等干预,但应避免加重诱因,定期监 T2DM,且 T3cDM 容易发生难以纠正的低血糖甚至低
测,以防病情加重出现严重并发症。 血糖昏迷,死亡率较高,希望引起临床医师对 HP 并发
HP 可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高达 80% 患者可 T3cDM 的重视。此外,HP 可造成营养吸收不良导致儿
继发 T3cDM [24] 。T3cDM 是一种继发于胰腺疾病或胰 童生长发育障碍,且可因反复腹痛而增加儿童就诊及住
腺外分泌功能障碍的糖尿病,也叫胰源性糖尿病或胰 院次数,久之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故临床上对 AP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