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2023-04-中国全科医学
P. 39
·424·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February 2023, Vol.26 No.4
表 3 2008—2018 年中国甲乙类肠道发病数据时空扫描分析结果(Ⅰ类聚集区域)
Table 3 Results of year-by-year spatio-temporal scan statistics of types A and B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2008—2018(the primary
geographic cluster)
类别 聚集时间(年)聚集中心〔扫描半径(km)〕 涉及省份数(个)实际发病例数(例)预期发病例数(例) RR 值 LLR P 值
伤寒与副伤寒 2009—2013 云南省(0) 1 23 375 2 213.53 12.44 35 618.36 <0.001
病毒性肝炎 2008—2011 西藏自治区(1 679.46) 9 a 122 748 68 208.18 1.91 19 226.94 <0.001
痢疾 2008—2012 北京市(108.31) 2 b 152 409 21 499.05 7.57 171 831.80 <0.001
a
注:RR= 相对危险度,LLR= 对数似然比; 表示 9 个省份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
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表示 2 个省份为北京市和天津市
甲乙类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 , 国历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除 2014 年的伤寒与副
但整体而言我国肠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 伤寒、2016 年的病毒性肝炎)均具有空间聚集性;伤
杂。2008—2018 年全国累计报告的痢疾发病人数占同 寒与副伤寒发病的热点区域主要包括西部地区的贵州
期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总例数的 64.79%,且历年痢 省、云南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广西壮族自治区、
疾的发病率均高于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提示痢 湖南省、广东省扩张,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热点区域主要
疾是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包括西部地区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
时间分布上,不同肠道传染病在发病的季节性规律 区,痢疾发病的热点区域为北京市、天津市,这与根据
上存在差异性。2008—2018 年,伤寒与副伤寒、痢疾 中国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地图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发病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5—10 月)为伤寒 (西部地区的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伤寒
与副伤寒、痢疾的高发季节,每年的 6—9 月为伤寒与 与副伤寒的高发地区;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
副伤寒、痢疾的发病高峰,这与孟银平等 [7] 、史芸萍 西部地区,如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等 [10] 的研究结果类似,即伤寒与副伤寒、痢疾的发病 北京市、天津市为痢疾高发病率地区)。可见甲乙类肠
高峰多集中在 6—9 月。在夏秋季节,我国多数地区气 道传染病发病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应重点关注
候较为湿热,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降雨频率与雨量 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的空间聚集区域的动态变化,加
同步增长,适宜的环境使得肠道病原体活跃度上升 [21] 。 强对高发病聚集区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贵州省、云
此外,湿热环境下苍蝇和蟑螂等肠道传染病媒介大量滋 南省地处中低纬度地带,地形复杂且易出现极端天气。
生繁殖、食物更易腐败变质等因素也使得居民肠道传染 复杂的自然环境下,细菌、病毒变异的可能性增大。另
病的发病风险大幅上升 [22] 。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周期性 外,云南省居民喜食冷饮、凉菜 [7] ,南部沿海地区居
和季节性不明显,发病高峰为每年的 1—6 月且有随着 民则喜食野味 [26] 、生鲜刺身,喜饮生水,独特的自然
时间的推移逐渐后移的趋势,与沙小兰等 [8] 的研究结 地理环境和饮食文化可能是导致该区域伤寒与副伤寒疫
果相近。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不明显的原 情高发的重要原因。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域主要集中在西
因可能是随着甲肝疫苗的推广使用和预防接种工作的深 部地区的原因可能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医
入开展,甲肝的群体免疫屏障已初步形成 [23] ,加之各 疗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地不断加大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力度,使病毒性肝炎聚 疫苗接种覆盖率低、居民的居住条件与卫生习惯较差等
集性疫情风险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 因素有关 [27] 。北京市、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医疗卫
与本研究的结果不同,孙校金等 [24] 的研究结果表明春 生事业发展水平较高,传染病监测系统的灵敏度高,这
季(3 月)是戊肝的高发季节,而肖正斌等 [25] 发现上 也使得肠道传染病的确诊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北京市、
海市戊肝发病呈周期性波动,这也提示各地相关部门应 天津市人口密度大且流动频繁,城市环境负担重且环境
在把握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发病的季节性规律的基 污染问题突出 [28]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痢疾的传
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播风险。
进而进一步降低地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水平。 进一步对 2008—2018 年中国各省份甲乙类肠道传
为探究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空间相关性,进 染病发病数据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三类肠道传
一步揭示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的空间聚集区域随时间 染病发病均呈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伤寒与副伤寒发病
变化的规律,在绘制中国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地图 Ⅰ类聚集区域为云南省,聚集时间为 2009—2013 年;
的基础上,将空间自相关及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方法相结 病毒性肝炎发病Ⅰ类聚集区域覆盖以西藏自治区为中心
合,对 2008—2018 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的时空分布进 的 9 个省份,9 个省份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聚集时间
行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8—2018 年中 为 2008—2011 年;痢疾发病Ⅰ类聚集区域包括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