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2023-02-中国全科医学
P. 129

·250·  http: //www.chinagp.net   E-mail: zgqkyx@chinagp.net.cn                     January  2023, Vol.26  No.2


           来冠状动脉疾病风险,而 50 岁以上患者恰好相反。一                          合后有内在拟交感神经活性(ISA),削弱了对交感神
           项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心脏病研究项目也提出,IDH 与正                          经的抑制,不利于血压的长期控制。从药物的生物利用
           常血压相比,在 45~54 岁男性中 HR 为 1.4〔95%CI(1.0,              度和组织分布上考虑,脂溶性高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组
           2.1)〕,在 55~68 岁男性中 HR 为 1.8〔95%CI(1.3,              织浓度更高。另外,也需要明确,中青年高血压患者
               [33]
           2.5)〕 。2014 年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的一项分析也揭示,                      对治疗的依从性偏低,优先选择长效药物用以 24 h 平
           舒张压主要在年轻患者中驱动冠状动脉相关事件                     [34] 。    稳控制血压。综合上述各因素,高 β 1 受体选择性、无
           根据著名的高血压最佳治疗国际性研究(HOT)结果,                           ISA 作用、脂溶性高、长效类药物(如琥珀酸美托洛尔
           IDH 患者降压治疗后,心血管事件随之降低;舒张压从                          缓释片等)更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
           起始的平均 105 mm Hg 下降至平均 82.6 mm Hg,相关心                3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 30%        [35] 。另一项 Meta 分析也表明,          3.1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机制 β 受体
           18~59 岁轻中度高血压人群,药物降压治疗后心血管死                         阻滞剂的降压作用与其减慢心率、降低心排出量、抑制
           亡和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           [36] 。                        肾素释放和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阻断突触前膜 β 受
           1.3 中青年高血压治疗现状 尽管中青年高血压发病                           体从而减少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降低中枢
           率逐年增高,临床实践中却仍未给予足够重视。与发达                            缩血管活性、减少静脉回流、减弱运动和应激时儿茶酚
           国家相比,我国的血压控制率仍然较低,并且中青年                             胺类释放引起的升压反应等作用有关。因此,从机制角
           患者总体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老年人更差。《中国高血                             度更适用于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主的中青年高血压患
           压调查(2018)》结果显示,以每 10 年为 1 个年龄段                      者,而其他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
           划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                             受体抑制剂(ARB)则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                   [39] 。
           随年龄下降而递减(P<0.001):“三率”在≥ 75 岁年                      3.2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指南推荐 β
           龄段分别为 57.3%、52.1%、17.0%;而 45~54 岁年龄                 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 50 余年的历史,在各
           段为 47.0%、40.3%、16.1%;25~34 岁年龄段进一步下                 指南中一直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近年来,由
           降,分别为 14.7%、8.4% 和 3.2%       [8] 。其他研究,如           于两项大样本分析发现 β 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脑卒中
           CHNS [16] 、中国 13 省市高血压患病率调查(2014)            [9]    风险增加    [40-41] ,因而引起了有关专家和临床医生关于
           等结果类似。                                              其是否可以作为一线降压药的质疑               [42] 。有研究发现,
               基于以上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特征分析,提示中青                          相比其他药物,单独使用阿替洛尔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和
           年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降压。一项在亚太地区进行的队列                            总死亡率更高,但当非阿替洛尔 β 受体阻滞剂与其他
           研究表明,相对于老年患者,积极降压对中青年群体带                            降压药比较时,上述结果并未增加;并且,阿替洛尔的
           来的获益更显著。舒张压每降低 5 mm Hg,在 <60 岁、                     数据大多来源于老年患者试验,这也可能是上述结果产
           60~70 岁和≥ 70 岁年龄段人群,脑卒中风险分别降低                       生的原因之一      [43] 。2020 年国际高血压学会发布的国际
           50%、38%、19%;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分别降低 41%、                       高血压实践指南在降压治疗模式中提出,应根据药物的
           21%、11%;收缩压下降带来的获益趋势类似                 [37] 。       作用机制及患者的临床特征个体化用药                 [44] 。对于伴有
           2 β 受体阻滞剂的药物分类及选择                                   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房颤动等病史,以及
               根据对 β 1 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                      年轻女性或伴有妊娠的高血压患者,β 受体阻滞剂为
           可分为选择性 β 1 受体阻滞剂和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                        首选药物,此外还包括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及高血流动力
           剂,前者主要包括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比索洛尔等,                            状态的高血压人群。
           后者包括普萘洛尔等。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β 受体                                2017 年《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45]
           阻滞剂又可分为脂溶性和非脂溶性 β 受体阻滞剂,前                           推荐,对高血压伴静息心率持续增快的患者,如经非药
           者主要包括美托洛尔、拉贝洛尔等,后者包括阿替洛尔                            物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兼有降压和控制心率作用的药
           等,而比索洛尔为水脂双溶性。β 受体阻滞剂具有个                            物,优先推荐心脏高选择性长效 β 1 受体阻滞剂如比索
           体差异性,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以及临                            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2017 年《加拿大高血压诊断、
           床效益差别较大,临床应用需区分、慎重选择                    [38] 。      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指南》              [46] 推荐 β 受体阻滞剂
               β 受体阻滞剂的降压获益主要来自对 β 1 受体的阻                      用于治疗年龄小于 60 岁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B 类推
           滞,高选择性 β 1 受体阻滞剂对于 β 1 受体的亲和力远                      荐)。2018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47] 仍推荐 β
           高于 β 2 受体,能更准确地发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                        受体阻滞剂为一线降压药物。2019 年《β 受体阻滞剂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些 β 受体阻滞剂与 β 受体结                         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38] 指出,β 受体阻滞剂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