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2022-31-中国全科医学
P. 125
·3962·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强了应急准备工作。 能力进行评价多是对评价对象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评估,社
2.1.2 COPEWELL 及工具包 2017 年,美国环境卫生与工程 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参与的个体主要是应急准备工作管理
部及流行病学研究部门联合开发了 COPEWELL 和基于此模型 人员、医务人员、公众等。林音等 [37] 从预防能力、救援准备
的自我评价工具包 [24] 。COPEWELL 是一个借助相关数据预 能力、救援能力、恢复能力 4 个维度构建社区护士应对突发
测突发事件中社区抵抗、恢复和功能的模型,由社区功能、 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但尚未检索到该评
预防和缓解、人口脆弱性、不平等和剥夺等模块构成,是一 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姚侃斐等 [38] 将公众作为评价对象,
种客观且自上而下的社区韧性测量方法,适用于社区不同场 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应急准备能力,确立公众应急
景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4-25] 。基于此模型研发的自我评价工 准备能力要素,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自救能力评价
具包更为主观,适用性更加广泛,使社区评估和行动规划有 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预防能力、自救准备能力、自救处
更大的自主权,可促使社区拥有更广泛的风险和恢复力意识, 置能力 3 个一级指标及 13 个二级指标,今后有关机构可以依
进而凝聚社区各类资源,增强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26-27] 。 据此评价指标制定和开展教育培训项目。
2.2 国内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评价现状 在 此外,部分研究从两个层面结合的角度评价社区应急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下,我国也开始进行了国 备能力。戴冉等 [39] 通过梳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政策
家、省、市、县级等不同层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 和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针对区级卫生行政机构和公众构建
能力评价研究。近年来,应急准备能力评价研究的对象集中 了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公众应对
于政府、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医院及卫生相关机构 [12,28-31]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反应和对政府的评价指标体系,结
随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深入研究,我国研究者 果显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心
们逐渐认识到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 理承受能力较弱。
作用,故开始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进行 比较国内外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评价工
一定程度的探索。研究多从系统、组织、个人 3 个层面对社 具:首先,国外评价工具均由权威机构研发,或者由多机构
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进行评价。 合力研发,评价工具可信性高,较容易推广、应用,而我国
2.2.1 系统层面 从系统层面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缺少由权威机构研发的评价工具;其次,国内评价指标体系
准备能力进行评价,多是对政策、法律法规和程序的评估, 多通过文献回顾、焦点小组、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但
涉及多个应急准备工作的参与主体,评价指标较为广泛但缺 大多数指标体系不够具体、量化,只能提供参考,缺少进一
乏针对性。如 2013 年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和《全 步的实证研究,不能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建设和提升社区应
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等政策文件,国家卫生 急准备能力实践中;最后,国外评价工具适用性更加广泛,
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指导方案的 可适用于社区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内评价工具更
通知》,内含卫生应急能力八项评估标准,分别为:体系建设、 具有针对性,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不同参与主体
应急队伍、装备储备、培训演练、宣教科研、监测预警、应 都有研发对应的评价工具,多数评价工具针对呼吸道传染病,
急处置、善后评估 [32] 。2014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范围 而不包含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未
内开展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能力普查,发现: 来开发更具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工具是社区突发公共卫
不同行政级别和区域间存在差异,其中基层行政部门应急能 生事件应急准备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
力亟须加强;善后评估、培训演练、宣教科研工作有待提高 [33] 。 综上所述,我国在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和评估方面取得了
2008 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一定成就,但社区应急准备能力在很多方面尚不能满足现实
主要针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 需求,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首先,应急准备能力相关研
力进行评估 [34] 。 究多集中在国家应急模式、系统、机制等宏观层面,社区应
2.2.2 组织层面 从组织层面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 急准备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具体且可行的参考依据;其次,应
能力进行评价多是对评价对象职责、资源和措施进行评估。 急准备能力研究多着眼于突发事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
如杨屹等 [35] 设计了包括基本情况、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 自身特点,因此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
急人员、应急演练和培训、应急物资 6 个方面的问卷,调查 加强;再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需要全社会参与,
浦东新区 46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结果 各参与主体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建设同样值得关注,
显示社区应急能力总体上并不能满足辖区每年突发公共卫生 现有研究多聚焦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缺少针对基层社
事件的需求。谈晔 [36] 从中山市基层防保机构职责和能力建设 区应急准备的研究;最后,我国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角度出发,建立了中山市基层防保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件中缺乏某些必要的应急准备能力及有效的应急准备措施。
对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中山市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评价工具可以科学衡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框架体系已基本建立,且具有一定的 和评价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能力,为社区应急准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准备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 备能力建设提供依据和思路,进而指导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的问题。 和政策,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应急准备能力,降低
2.2.3 个体层面 从个体层面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损失。结合相关社区应急准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