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中国全科医学2022-21
P. 8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2565·
童在启动或维持睡眠上反复出现困难,导致日间功 已被广泛证实 [24] ,但其应用于 ASD 儿童的疗效证
能损害 [21] 。ATN 共识聚焦于失眠问题,指出 ASD 据相对有限。尽管如此,AAN 指南和 ATN 共识均建
儿童均应该进行失眠筛查。这可通过一系列针对失 议将行为治疗作为 ASD 儿童青少年失眠和睡眠行为
眠的问题来完成,如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 紊乱干预的一线方案。AAN 指南指出,对于 ASD 儿
中的某些条目 [22] :孩子上床后是否在 20 min 童青少年的失眠和睡眠行为紊乱,父母应考虑改善孩
以内入睡;孩子是否需要在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床上 子的睡眠习惯,将行为治疗作为一线方案,可视情况
入睡;孩子是否睡得太少;孩子是否会在夜间醒来 1 单独或联合药物、营养治疗(B 级推荐)。ATN 共识
次。AAN 指南则针对失眠及睡眠行为紊乱,包括就 也指出失眠的治疗应从父母教育 / 行为干预开始。因
寝抵抗、睡眠潜伏期、睡眠连续性(睡眠效率和夜醒)、 ASD 儿童受其症状及共患疾病的影响,如智力缺陷、
总睡眠时间和日间行为。ASD 儿童的睡眠障碍除了 感觉统合失调、沟通能力差、社交反应能力有限等,
就寝抵抗、夜间觉醒等行为性睡眠问题外,还包括 对其睡眠习惯的调整会更为困难,但 ASD 儿童对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不宁腿综合征等原发性睡眠 板、重复活动的偏好可能有助于其适应性睡眠程序
疾病。 的建立,ATN 共识建议使用可视化图表加以辅助。
3 ASD 儿童睡眠障碍相关因素的评估 AAN 指南指出,对于 5 岁及以下的 ASD 儿童,
ATN 共识和 AAN 指南主要针对失眠和睡眠行为 改善睡眠习惯的行为疗法包括消退法、逐渐消退法、
紊乱,而 NICE 指南建议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及相 积极就寝程序和渐变就寝时间(表 1) [10] ,同时指
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现有国际指南主要针对 ASD 出针对成人的认知行为疗法(CBT)经调整后也适用
儿童最常见的失眠和睡眠行为紊乱的识别、评估和 于年龄较大的儿童。ATN 共识系统回顾支持消退法、
干预,而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发性睡眠疾 积极强化法和父母教育对ASD儿童失眠的治疗效果。
病则强调识别症状后进行转诊。NICE 指南建议,有 AAN 指南指出,ASD 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干预通常是
疑似原发性睡眠疾病的患者应转诊至睡眠专家处; 短期、多成分、以目标为导向的,旨在改变导致其
而 ATN 共识指出,这些医学因素可以由睡眠卫生保 睡眠障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健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也可以转诊至睡眠专家处, AAN 指南系统回顾发现,基于家庭的 CBT 能改
视情况而定。除了睡眠障碍外,ASD 患者常共患其 善患儿的就寝抵抗,而在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
他疾病,如癫痫、夜间胃食管反流、焦虑、抑郁、 夜醒、总睡眠时间这几个方面,证据仍不充分或存
[7]
双相情感障碍、精神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 在争议。AAN 指南系统回顾还表明,睡眠卫生知识
AAN 指南和 ATN 共识均指出,这些共患疾病可能会 教育手册、个体或团体的父母睡眠教育对睡眠障碍
导致继发性的睡眠障碍。此外,若 ASD 儿童在接受 也许无效,或存在争议,而父母睡眠行为训练对睡
药物治疗,其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造成睡眠障碍。 眠问题的影响证据也不充分。NICE 指南系统回顾中
与 ATN 共识和 NICE 指南推荐一致,AAN 指南建议 有中等质量证据表明,CBT 对午睡时间、就寝时间
临床医生应该识别、评估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共患 有显著的影响。因此,ASD 儿童睡眠障碍的行为治
疾病和药物,并建议治疗相关共患疾病,调整或停 疗效果仍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此外,行为治疗、
止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药物(B 级推荐)。 CBT 及父母睡眠卫生教育三者有重叠之处,常作为
ASD 儿童失眠和睡眠行为紊乱与多层次生理 - 社
会 - 心理因素有关,尤其是情绪症状、多动和亲社 表 1 ASD 儿童睡眠障碍的行为治疗方法
Table 1 Behavioral treatments for sleep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会行为问题等 [23] 。NICE 指南建议全面评估其他可 spectrum disorder
能与睡眠障碍有关的因素,如睡眠环境、睡眠习惯、 行为治疗方法 实施内容
日间活动、情绪问题,以及家庭功能损害等。由此可 消退法 父母设置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忽视孩子在这
见,除了对 ASD 儿童进行睡眠评估外,对其潜在病因, 之间的不适应睡眠行为
父母等待固定或逐渐延长的时间间隔后,对孩子
如共患疾病、环境因素等的详细评估对后续干预和 逐渐消退法 进行简短安抚,避免强化就寝抵抗行为
转诊至关重要,这也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多学科专业 积极就寝程序 父母为孩子制订规律的、安静的就寝常规活动,
知识,并且与多学科专业人员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 并严格遵守
父母暂时推迟孩子的就寝时间,使其接近孩子实
4 ASD 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 渐变就寝时间 际入睡的时间
4.1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对正常儿童失眠的有效性 注:ASD= 孤独症谱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