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中国全科医学2022-16期
P. 90

http://www.chinagp.net   E-mail:zgqkyx@chinagp.net.cn  ·2007·


           法、路径,帮助患者“第一时间”获得精准的疾病诊断;                           感,从而作为“敲门砖”推动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
           阿坝州应用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医学教育智能系统“医                           因此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积极开展预防接种服
           生云”解决基层医生“水平提升难、诊疗水平低”等问题。                          务,实现预防接种在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00%
           3 讨论                                                的覆盖率,提高居民获得感。电子健康档案记录了患者
           3.1 信息技术促进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                           所有健康相关信息,能够帮助居民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决
           置与服务延伸,提高服务可及性 服务延伸指常规基础                            策,合理选择就诊行为,但目前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之外的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服务包括基本                            机构电子健康档案便民开放率仅为 28.6%,提示应进一
           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其服务延伸指因医院规模扩                            步进行便民开放。在线问诊、预约挂号、电子支付等简
           大,带来诊疗服务范围、覆盖人群、常规业务外服务种                            化了就诊流程,减少了地域广阔、交通不便民族地区居
           类的增加   [4] ,如进行专科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种类等。                     民为获取卫生服务路上所花费的时间,为卫生服务半径
           民族地区幅员辽阔,医疗卫生资源稀缺、服务半径大、                            大的偏远民族地区带来直接的感知效益,值得在偏远民
           可及性差问题长期存在,且通过短期投资无法解决。已                            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普及。
           有研究指出加强民族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可提高医院管                            3.3 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与全
           理能力、医疗水平和员工工作效率                [2] ,尤其是远程医          面提升的中间阶段 从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卫生信息化
           疗,可缩小贫困县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减少患者                            建设经验来看,卫生信息化建设大致可分为从无到有、
           外流  [5] 。由此推测,信息化建设或可成为基层医疗卫                        快速发展、全面提升 3 个阶段          [6-7] 。在国家大力进行“健
           生机构提升服务效能的“杠杆”。本研究结果显示,基                            康扶贫”“信息扶贫”的基础上,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
           于信息技术的医疗应用有效突破了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                            生机构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务开展的“瓶颈”,极大地提高了优质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硬件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跨越从无到有阶段。家
           首先,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可助力将                            庭医生管理、公共卫生、远程医疗等系统在业务工作中
           电子病历向门诊、影像、检验等各诊疗环节扩展,将临                            逐渐被采纳,卫生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
           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技术规范等嵌入信息系统,辅                            部分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探
           助医生进行临床技能学习与决策,有利于基层检验检查                            索互联互通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区域业务协
           人员的心电图、放射、影像等阅片诊断与临床技能培养,                           同与资源共享,致力于信息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提
           为本机构检验检查与中医药业务开展提供了基础。其次,                           升。在此背景下,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提升、监管范围扩
           移动网络、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实现了基层将样本传                            大、监管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治理数字化等效能得以
           至上级单位,由上级单位出具检验检查报告与诊疗建议                            实现,这与刘利等        [8] 、辛智利等    [9] 、吴颖敏等    [10] 的
           的远程帮扶,突破了基层医技人才缺失、技能不足、检                            研究结论类似。然而,相对于全国卫生信息化全面提升
           验检查服务无法开展导致患者流失的困境。最后,民族                            阶段,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
           地区县级及以上机构中藏医药服务能力较强,如甘孜、                            足,在软配置,如软件、数据库、人才等方面仍明显落
           阿坝分别有州级及以上重点中藏药专病专科 51、18 个。                        后,有待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
           走访中,居民对于中藏医药信任度高、需求强,而近半                            3.4 民族地区卫生信息设备、系统应用不足 调研地
           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仅能开展 1~2 项中藏医药服务,基                         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除公共卫生与家庭医生管理系统
           于对口帮扶、远程医疗等带来的上级优质中藏医药资源                            外,其余业务系统的使用率均低于 30%。实地走访发现,
           下沉,破解了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藏医药服务                            调研地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均没有形成配套的培训机
           开展“瓶颈”,免去居民到县级乃至州级机构就诊的“长                           制,基层人才的信息素养没有得到提升,信息设备“用
           途奔波”。建议民族地区深化信息技术的服务应用,探                            不来、学不会”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的信息设备建成
           索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包括但不限于科室设置、病                            之后不会使用,造成了资产浪费。基于此,建议建立规
           种识别、急诊急救服务、中藏医药服务等方面所发挥的                            范、适宜的卫生信息化培训机制,通过对口帮扶、远程
           效率提升与“瓶颈”突破等作用,利用远程医疗、远程                            教学、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
           教学、智能穿戴设备、一体机等新技术全面提升基层医                            稳定、连续的卫生信息化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卫生
           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人才的信息素养,鼓励基层人才在工作当中积极运用信
           3.2 信息技术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                           息技术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可开展县域层面的
           式 预防接种在民族地区被居民称为“最具获得感的公                            基层卫生信息技术能力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用”。
           共卫生服务”,能有效拉近医务人员与居民之间的关                             3.5 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运维投入持续性
           系,缓解医患矛盾,建立患者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信任                                                               (下转第2020页)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